【步知公考原创】201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答案解析(副省级)
本文为201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答案解析(副省级),考生可以适当练习备考。一、“给定资料2”中的文章作者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些无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比长城、故宫还重要的财富。”请结合“给定资料”,谈谈你对这一看法的见解。(15分)
要求:全面、简明。不超过250字。
【考生作答】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皮影戏、剪纸等无形的文化遗产,体现着我国文化的独特、优美与神秘,大多是活的,且一旦毁灭,就无法再生。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不断消失,这是由于: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界定困难,文物不能得到完整的记录和保存;二、文化遗产保护意识淡薄,政府官员在文化理解上存在误区。要采取措施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保护和传承:一、形成系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界定方式,培养专门人才记录并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二、加大宣传教育,增强人们文化遗产保护意识,转变官员理念,将城市建设与文物保护相结合。
【申论批改】
本题是一道综合分析题,要求你谈谈对材料2中的这句话的见解,那么根据综合分析题的一般作答思路,可以从“好似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角度来进行全面分析,谈谈你的见解首先是要表明你的观点,这句话说得是什么,然后阐述理由,这是重点,最后进行总结。
你的作答中大体上呈现了这么一个思路,并且所答内容有一定的条理性,但是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在理解这句话的时候不能只看到非物质文化的重要性,还要看到这句话是将非物质文化与长城故宫进行了比较,相对来说,长城故宫只是一个躯壳,已经失去了其实用性,而非物质文化具有你所说的这些特点,所以其更加重要,这样对这句话的理解会更加全面。
第二,进一步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要性,主要是从其保护不到位,正在遭受伤害来分析,材料中对分物质文化遗产的伤害包括两个方面,包括普通民众和某些政府官员的做法,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界定并没有体现。 注意最后结合措施进行简单的总结即可,也就是指出措施的方向,不需要太过详细。
【申论范文】
长城、故宫等有形文化遗产已失去实用性,而戏曲、秧歌、剪纸等无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才是鲜活的文化,所以是比长城、故宫还要重要的财富。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旦毁灭便无法再生,并集中体现了古老东方文化的 独特、优美与神秘,还传承着独有的民族精神,可以让人获得精神归属感。另外,民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的认识不够,导致其遭遇被取代 的危机;某些政府官员理解上的曲解,导致在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不能增加文化的内涵,造成了对文化的伤害。因此,对文化遗产,特别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要加强科学保护以及全民保护。
二、我国有不少地区在保护和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方面都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如果你是某市负责地方文化保护工作的人员,请认真阅读“给定资料3”,概括从中可以获得哪些启示。(10分)
要求:全面、准确、简明。不超过150字。
【考生作答】
做好我市文化保护工作需借鉴其他地方经验:一、顺应城市传统肌理,城市建筑在原有建筑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创建人居环境;二、整合全市文化资源,塑造文化综合体,保护与发展本市民俗文化,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三、尽量保留历史原貌,在保护过程中原样原修,保存文化的原真性,注重城市文化整体保留。
【申论批改】
本题是一道概括性试题,要求从材料3中概括保护地方特色文化的启示,在作答启示题的时候要注意一方面紧扣材料内容,所得出的启示必须来源于材料,二是要把握好主题。
基本题的作答而言,条理性较强,语言简洁,这是做得好的方面,值得肯定,但是还要注意几个细节:
第一,在第一点中应该强调的是顺应城市传统肌理,将“艺文”融入人居环境,突出“艺文”的融入,而不是突出创新。
第二,注意题干中给出的作答身份,你是负责地方文化保护工作的人员,那么所有启示应将落脚点放在地方文化保护上面,像第二点中的逻辑点放在了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上,不太妥当,本土文化与民间文化相结合的旅游风景区,可以将落脚点放在形成文化综合体上,同时将民俗风情与节日相结合,推出概念文化,也能够凸显民俗文化的强大生命力。
总体来说,作答概括性试题的时候要学会突出关键信息,同时这道题还需要把握好身份设置。
【申论范文】
各个地区在保护和发展地方特色文化上给我市的启示有:一、自觉顺应城市传统肌理,留意娱目之景,将“艺文”融入人居环境;二、建成与本土文化与民间文化相结合的旅游风景区,打造文化综合体,将民俗风情与节日相结合,推出概念文化;三、在保护过程中还原历史的真实风貌,保留其原真性,构成一个浑然整体。
三、有关部门拟在全球最高的妈祖圣像落成周年纪念日举办妈祖文化旅游节活动,需要一批志愿者向游客讲解妈祖文化。请你根据“综合资料4”,为志愿者写一份示范性的讲解稿。(20分)
要求:(1)内容具体,切合主题;(2)准确全面,逻辑清楚;(3)表述生动,对象明确;(4)总字数400~500字。
【考生作答】
尊敬的各位游客:2012年9月28日,全球最高妈祖圣像在天津落成,妈祖圣像高42.3米,面朝大海,妈祖圣像的落成加强了两岸文化交流。
妈祖,又称天妃、天后、天上圣母、娘妈,是历代船工、海员和渔民共同信奉的神祗。航海者在起航前要先祭天妃,还在船上立天妃供奉,以祈求保佑顺风和安全。妈祖于公元960年农历三月二十三日出生在福建莆田一户普通的林姓人家,因她识些天文,懂点医理,又急公好义,助人为乐,所以为乡人所信赖,并渐渐将她神化成可以“逢凶化吉”的保护神。她过世不久,当地乡民便在莆田湄洲岛为她建庙祭祀,这就是最早的妈祖庙,当时已经香火非常旺盛。佛教将妈祖演绎进自己的神化世界,儒家将其塑造成为儒家的道德楷模和精神典范。历代统治者也不断对妈祖进行加封行赏。元朝重视和依赖海运,元朝皇帝曾派遣“天使”进行了一次规模空前的进香之旅,明清时代的移民潮推进了妈祖庙的兴建,历代皇帝对妈祖称号进行加封,妈祖的称号在同时代女神中名号最长,地位尊贵,无以复加。
我们要学习她无私、善良、亲切、慈爱、英勇的传统美德,共同祈祷四海归一,天下一家。
【申论批改】
本题要求为志愿者写一份示范性的讲解稿,对妈祖文化进行讲解,那么首先吗、从思路上来说,我们要对妈祖文化的起源进行介绍,也就是介绍妈祖是个什么样的人,然后对妈祖文化的发展演变过程以及影响范围进行介绍,最后结合活动背景和主题进行结尾。
你的这份讲解稿语言平实,内容较为具体,对象明确,这些还不错,但是还可以进一步改进:
第一,在开头部分,过于官方化,又像是在播报新闻,显得比较生硬,而不像是导游在为游客介绍一个景点,不够自然,一般导游开场是不是应该欢迎一下,作为一个引入,比如“欢迎来到全球最高的妈祖圣像脚下参加天津妈祖文化旅游节活动,下面我为大家介绍妈祖文化”。
第二,在介绍妈祖文化的时候,对于妈祖文化的起源介绍成分过多,对妈祖其人的介绍过多,几乎占了主体部分的一半,而对于妈祖文化的传播影响范围却极少提及,希望你能够适当权衡,不可顾此失彼。
第三,最后一句号召来的太突然,建议先指出全球最高妈祖圣像的落成对两岸文化的推动作用,然后再指出妈祖的精神象征,在这个基础上再发出号召会比较好。
【申论范文】
各位游客朋友们:
你们好!欢迎大家参加这次妈祖文化旅游节活动,很荣幸能在全球最高的妈祖圣像落成周年纪念日之际,给大家介绍妈祖文化。
古代在海上航行经常受风浪的袭击,航海者就寄希望于神灵的保佑,妈祖就是这样一位天神。妈祖诞生于公元960年的福建莆田一户普通人家,原名林默。因她识天文、懂医理又助人为乐,所以为乡人所信赖。后来附近渔民渐渐将她神化成可以“逢凶化吉”的保护神,并在其过世不久为她建庙祭祀。
随着历史的演进,妈祖的影响力愈加广泛,佛教将其幻化为与观音菩萨平坐的主神;儒家将其塑造成为了道德楷模和精神典范。历代统治者也不断对妈祖进行加封行赏,元朝时妈祖被封为“护国明著天妃”;清代时曾受封十余次,最后升至“天后”,地位无以复加。随着移民潮的影响,妈祖信仰的范围在明清时代不断扩大。至今她的影响力已经遍及港澳台以及亚洲、北美等20多个国家地区,共有3千多座妈祖庙以及2亿多崇信者。
妈祖文化的传播也加强了两岸文化的交流。同时,妈祖是集无私、善良、英勇等传统美德于一体的精神象征和女性代表。那么,就让我们借妈祖之名,以亲情的名义祈祷四海归一,天下一家吧。
四、假如你是平阳县的大学生村官,请根据“给定资料5”,为政府网站写一篇短文,向社会介绍鹤溪缸窑,以期促进缸窑的恢复与发展。(20分)
要求:(1)内容具体,符合实际;(2)通俗易懂,表达简明;(3)不超过400字。
【考生作答】
发挥地理优势 推进缸窑发展
缸窑山因具备烧陶必备的条件,吸引缸窑村的先祖来此烧陶。
早在商周时期,浙南先民就已经掌握了最原始的制陶技术。明万历47年,鲁通、鲁明等人在后庄村建窑烧制陶器,后改为缸窑村。新中国成立后,指套工艺得到迅猛发展。1964年,在上海援外部门的指导下,缸砖试产成功,解决了我国的援外任务的同时解决了上海焦化厂无缸砖的后顾之忧。上世纪六七十年代 ,各地纷纷派人前往学习,同时缸窑也派烧陶师傅到周边地区传授技艺。上世纪八十年代,缸窑产品销往各地,缸窑空前繁荣。此后,由于缸窑生产设备简陋,技术落后,又恢复了私人作坊方式,逐步走向衰落,但至今仍顽强地生存着。
鹤溪缸窑作为温州地区保留至今为数不多的原始陶瓷作坊,亟需采取措施加强保护。因此,要加快培养缸窑继承人,提高缸窑创新能力,促进缸窑重新焕发活力。
【申论批改】
本题要求为政府网站写一份介绍鹤溪缸窑的短文,短文的目的是要向社会介绍鹤溪缸窑,以促进鹤溪缸窑的恢复和发展,你的这篇短文对鹤溪缸窑的历史进行了较为具体的介绍,提炼的不错,反映出你较强的文字驾驭能力,很好,需要注意的是:
第一,既然是短文是说要发挥地理优势,但是在这篇短文中并没有直观的体现出鹤溪缸窑的地理优势,所以这一点还需要直接呈现出来,并且不应该仅仅是地理优势,还包括其历史文化价值,鹤溪缸窑是浙南民间手工艺的缩影,更是研究陶瓷发展鲜活的史料,其地理优势包括土资源丰富、烧窑条件一应俱全、窑缸整体布局合理等方面,这些应该在短文中体现出来。
第二,注意你是平阳县的大学生村官,而不是政府官员,这不是要你从政府的角度来谈怎样发展鹤溪缸窑,而是要向做社会介绍,吸引全社会前来关注和支持,因此在最后应该向社会发出号召或呼吁,呼吁社会关注鹤溪缸窑的发展。
【申论范文】
鹤溪缸窑亟需恢复与发展
平阳鹤溪缸窑历史悠久,并在中国外交史上留下佳话。早在商周时期,浙南先民就掌握了最原始的制陶技术。明万历年逐渐兴盛,发展到18座窑,后庄村亦改为缸窑村。新中国成立后,制陶工艺得到迅猛发展,先后成立了生产合作社,后又采用机械化生产,不仅解决了我国的援外任务,而且解决了上海焦化厂无缸砖的后顾之忧。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各地纷纷派人前往缸窑学艺,加之需求旺盛,缸窑曾一度空前繁荣。此后,由于缸窑生产设备简陋,技术落后,又恢复了私人作坊方式,以致逐步走向衰落。
制陶技术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鹤溪缸窑的保留为研究浙南地区陶瓷发展史提供了鲜活的史料,并且鹤溪缸窑地理位置得天独厚,集烧陶必备的水、柴、土三个条件,发展前景广阔。为此,面对濒临消逝的鹤溪缸窑,作为平阳县的一名大学生村官,迫切呼吁社会各界关注和支持鹤溪缸窑,促进缸窑的恢复与发展。
五、“给定资料6”中的题字“岁月失语,惟石能言”能触发人们许多思考和感情,请参考“给定资料”,以“岁月失语,惟石能言”为题,写一篇文章。(35分)
要求:(1)自选角度,立意明确,有思想性;(2)联系实际,不拘泥于“给定资料”;(3)内容充实,语言畅达;(4)800~1000字。
【考生作答】
岁月失语 惟石能言
——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制 传承中华文明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大精深,剪纸、年画、皮影戏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都凝聚了中国人民的智慧,体现着古老东方文化的独特、优美与神秘。然而由于我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不力,导致许多民间文化正在消失。民族文化是国家的精神支柱,有利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因此,要加快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制,使中华文明得到传承和发扬。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消亡速度正在不断加快,导致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逐渐消亡的原因有:第一、缺乏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文物保护意识淡薄;第二、缺乏科学保护方法,文化遗产保护资金投入不足;第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律法规不健全,缺乏完善的保护机制。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连接过去和现在的桥梁,也是国家发展的精神食粮,要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尽快完善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制,促进文化发展与繁荣。
首先,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全民保护意识。第一,通过拍摄纪录片、发放宣传册、播放公益广告等方式,让人们了解各地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学会去粗取精、批判性的继承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第二,将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加入学校课程,学校组织手工课、表演等活动,让学生耳濡目染,提高青少年保护意识。
其次,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案,加大资金投入。根据不同地域、不同类型的文化遗产的特点,因地制宜的制定科学保护方案,并将方案贯彻执行,在执行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正。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资金,定期公开资金使用情况,鼓励公众参与监督,确保专款专用。
最后,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立法,增强执行力度。一方面,尽快建立并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立法,明确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方式及问责机制,保证政府决策有法可依,通过立法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纳入政绩考核,避免城市建设者追求政绩而忽视文化建设;另一方面,设立专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监管部门,并赋予相应职权,实行上级部门直属管理,避免同级政府影响,加大对不作为官员的问责力度。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是国家的命脉,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利于我国经济发展,对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有积极推动作用。因此,要不遗余力保护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完善非物质文化保护体制,推动中华文明造福当代,泽被后世。
【申论批改】
你的这篇文章阐述了我国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原因,并针对原因从提高保护意识、建立保护方案和完善立法的角度对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制进行了论述,文章的结构完整且清晰,行文以解决问题为重点,重点突出,呈现出一定的逻辑论证思维,是一片比较规范的申论文章。
具体来说,在以下方面做得不错:
一是为文章添加了副标题,本题是命题作文,但是“岁月失语,惟石能言”比较空,添加一个副标题会使文章的观点体现的更加直观;
二是本文在各个层次之间的衔接比较紧,一环接一环,没有明显的脱节,行文的逻辑性较强,具有一定的说服力;
三是在阐述措施的时候能够适当的加以具体化,措施不会显得很空泛。
以上这些做得好的方面希望你能够继续保持下去,当然,本文在一些细节方面还可以稍微调整:
第一,建议将“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制”改为“……保护机制”,一般来说,体制是从制度的角度来说的,而机制是一个较为宽泛的关系概念,此处用文化保护机制更好。
第二,设立专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监管部门没有充分的依据,这里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责任落实到具体的部门并强化问责,把这些说清楚了就够了,不要过多的发散。
总的来说,希望你在平时能够注意提高自身的行政素养,在写文章的时候会轻松很多。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