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网 发表于 2017-4-5 23:04:19

【步知公考原创】201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答案解析(地市级)

本文为201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答案解析(地市级),考生可以适当练习备考。
(一)认真阅读给定资料,简要回答下面两题。(20分)
1.根据给定资料2,对专家们所说的“技防”和“人防”加以解释。(10分)
要求:准确、简明,不超过150字。
【考生作答】
“技防”强调物的因素,具体指通过各种技术手段和防范设施为城市套上“金刚罩”,避免灾害,如安装监控设施、安全阀门等。“人防”强调人的因素,具体指通过各种人为的防范措施来避免或降低灾害发生的几率,其中包括防灾设施的维护与操作、救灾人员的专业知识,大众的防灾意识等。
【申论批改】
这是一道名词解释题,考生能够分别对“人防”和“技防”进行解释,且思考的方向正确,这值得肯定,但在解释时没有注意解释的普遍适用性。
材料中虽然主要是以火灾为例来突出“人防”和“技防”的,但“人防”和“技防”不单单适用于火灾,还适用别的灾害,考生在解释含义时应该由点及面,确保解释能够普遍适用这一领域。如“技防”是指指通过各种技术手段为城市安全配备的防范设施,然后再结合给城市打造的“金刚罩”、安装监控设施、安全阀门等来加以说明。
【申论范文】
“技防”是指通过科学技术手段进行城市安全防范。如:城市交通配备全程“监控”、隧道上安装安全阀门等等。
“人防”是通过除技防之外的各种人为手段进行安全防范。如:对安全装备的保养维护、对防灾装备的熟练操作和利用、在防范设备安装过程中去除人为隐患的能力等等。
2.根据给定资料3,谈谈“现代城市运行中的脆弱性”在S市特别重大火灾中的具体表现。(10分)
要求:准确、全面、简明,不超过150字。
【考生作答】
具体体现如下:一、大楼建设存在各种违法违规行为、建筑工程监督不到位;二、现代救援工具和设施受客观条件制约;三、市民缺乏自救知识和自救能力,消极应灾;四、工程建设规划设计存在缺陷;五、对于突发事件的预测和准备不足;六、社会资源动员能力有限,社会主体、市场主体功能未得到有效发挥。
【申论批改】
考生能够对城市脆弱性的具体表现进行阐述,作答的条理清晰,这值得肯定,但仍存在以下问题需考生注意:
第一,总结问题不全面。针对工程监管方面,考生应该从两个方面来体现,一是工程的施工方本身管理松懈、秩序混乱、安全措施不到位,二是没有发挥群众的力量进行监督。
第二,阐述问题不具体。如针对第二点“客观条件制约”是指什么,没有具体交代,这里也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由于城市的特殊性,在严重的灾害面前,无法发挥现代化警用直升飞机的紧急救援作用;二是城市规划不合理和忽视安全设施建设,造成高楼缺乏消防设施,楼间距小严重影响救援效果。
【申论范文】
S市的“脆弱性”表现在:
规划方面。城市规划对意外事故考虑不足、相关投入不够,致使安全设施不到位部分救援设备难以发挥作用。
监管方面。民众力量没有被动员,导致工程建设监督缺失。同时,施工过程中管理松懈、秩序混乱及安全措施不到位。
意识方面。风险意识和保险意识不足,部分市民自救意识不强,增强了城市运营风险。
(二)A市F区在全区范围内开展“居民安全文化教育”活动。请根据给定资料,从“安全文化理念”、“增强安全意识”、“日常安全须知”三个方面为社区的宣传栏写一份宣传稿。(20分)
要求:(1)内容具体,针对性强;(2)用语恰当,通俗易懂;(3)不超过500字。
【考生作答】
        创建安全社区 构建和谐社会
各位F区居民:
安全保障是每个人最基本的保障。政府一向高度重视安全问题,并做了大量工作。但是,仅靠政府的力量是不够的,还需要全体居民行动起来,共同创建我们安全的社区环境,现对此提出以下建议,希望全体居民积极践行:
一、转变安全文化理念。要改变过去对于技术设备的过分依赖,充分发挥人的聪明才智;转变价值观,调整舍己为集体财产的观念,将生命放在首位;
二、增强安全意识。要树立忧患意识,防范于未然;要树立自救意识,发生安全事故时不要消极等待救援,应该尽力自救,争取宝贵时间;要树立保险意识,积极投保。
三、了解日常安全须知。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用电、火、气安全。出行时,应遵守交通规则,不要贪图方便而罔顾自身安全。学会使用逃生器材,提高自救能力。通过图书、网络、电视、广播等多种途径加强学习,提高应对各种自然灾害的能力。
社区是我家,安全靠大家。让我们行动起来,共同为创建安全舒适的生活小区而努力!
A市F区政府
2013年11月6日
【申论批改】
考生能够体现拟写宣传稿的必要性,并重点体现了宣传内容,行文的格式得当,这值得肯定,但仍存在以下问题需考生注意:
第一,宣传的内容缺乏有效整合。“要树立忧患意识,防范于未然”、“树立自救意识”都是树立安全文化理念的具体内容,所以建议考生将其与第一条进行整合。
第二,表述不当。改变对技术设备的过分依赖,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转变价值观,调整舍己为集体财产的观念”体现的不是“转变安全文化理念”,因为这些本身安全文化理念的内容,过去我们一直欠缺这方面的理念,所以这里改成“树立安全文化理念”更准确。
【申论范文】
        提高安全文化水平 促进和谐社区建设
广大社区居民朋友:
为了共同营造一个安全舒适的生活环境,我区近期将开展“居民安全文化教育”活动,以提高居民的安全文化水平,促进和谐社区的建设。希望大家做到以下几点:
一、请大家树立“生命高于一切”和“自救优于互救,互救优于公救”的安全理念。一旦发生灾害,不要贪恋财物,应及时采取自救或互救措施,避免一味等待公共救援而错过最佳逃生时间。
二、安全问题无小事,希望大家高度重视安全问题,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警惕,预防火灾等事故的发生,定期排查安全隐患,家中常备消防设备。
三、日常生活中要注意用电用气安全,经常检查线路;使用煤气时要注意通风换气,一旦发现煤气中毒,应先把门窗打开,避免明火;出门前要锁好门窗,关好电器。
社区安全建设关系到每一个人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希望大家重视并积极参与到社区安全建设中来,为建设和谐社区添砖加瓦。
A市F区居委会
X年X月X日
(三)给定资料4反映了T市市民出行中存在的许多问题,假定你是市交管局聘请的观察员,请就这些问题提出解决建议,呈送市政府有关部门参考。(20分)
要求:(1)对存在的问题概括准确、扼要;(2)所提建议具体简明、有针对性、切实可行;(3)不超过400字。
【考生作答】
市民出行存在的问题有:一、公交线路设置不合理,交通拥堵、往返站点不一;二、存在安全隐患,无过街通道等设施;三、“最后一公里”问题未被解决,道路坑洼不安全,自行车停放成本高且容易失窃,无专门自行车道或非机动车道被占用;四、黑车问题严重。
为营造良好的出行环境,建议采取如下措施:一、完善交通规划,科学设置公交线路及站点,减少交通拥堵,往返站点应一致;二、在公交站点附近规划人行横道和人行天桥,增设交通引导员;三、科学设置短程公交接驳路线;四、规划好公交站点到住宅区之间的公交站点,完善路灯系统和安全监控装置;五、降低骑车成本。开辟免费自行车免费停车场,严厉打击机动车占用非机动车道现象;六、加大对黑车的监管和整治。
【申论批改】
考生能够总结市民出行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作答的层次分明,这值得肯定,但仍存在以下问题需考生注意:
第一,总结问题不当。针对第一点,造成交通拥堵不是公交线路设置不合理,而是公交站点密集分布不合理,无论是线路不统一还是站点分布不合理体现的都是城市公交系统缺乏统一的管理,所以建议考生从这一角度来进行总结阐述。
第二,总结问题缺乏有效整合。“最后一公里”问题没有解决是导致黑车泛滥的根本,所以考生应该将两者整合到一起阐述。
第三,阐述措施存在重复交叉。如第三、五、六条措施解决的都是同一个问题,但这里需注意第三条措施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因为最后一公里通车了就不需要骑车了,黑车也不会有生意了,所产生的问题也就解决了。
【申论范文】
市民出行中存在的问题:一是公交站点设置不合理。部分公交站点太密,造成交通拥堵;二是横穿马路的人行道设置不合理。人行道离公交站点太远,导致其利用率低,市民违章穿马路的现象严重,安全没有保障;三是部分公交车存在“有去无回”现象。公交车来回停靠站点不统一,市民出行不便;四是“最后一公里”问题。城郊结合部“最后一公里”问题长期存在,导致黑车泛滥等社会问题。
针对以上问题的建议:一是完善交通规划与管理体系。科学设置公交站点,加大交警执勤力度,优化公共交通秩序,缓解拥堵问题;二是科学设置人行道。根据行人交通量在公交站牌附近设置地下通道或人行天桥,避免市民违章横穿马路;三是统一公交来回站点。特殊路段如不能实现“有去有回”,要提前提醒乘客,避免给乘客带来不便;四是加强城郊结合部的安全监管,完善公共设施。严厉打击黑车,完善路灯的安装,并推行公共自行车租赁服务,为市民提供便利。
(四)给定资料5画线部分写道:“无论我们认为自己已变得多么高明和安全,自然灾难与人为灾难始终是我们生命的一部分。”请结合你对这句话的思考,联系自己的经验或感受,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40分)
要求:(1)自选角度,立意明确,有思想性;(2)参考给定资料,但不拘泥于给定资料;(3)语言流畅;(4)总字数800~1000字。
【考生作答】
        增强忧患意识,提高应灾能力
当汶川大地震无情地划破巴蜀大地的容颜,当北方沙尘暴肆无忌惮地吞噬着蔚蓝的天空,当日本核泄漏拉响震惊世界的情报,我们深深地认识到,灾难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总是如影随形,相伴而生,灾难具有其客观性。
正如古罗马思想家塞内加说:“无论我们认为自己变得多么高明和安全,自然灾害与人为灾害始终是我们生命的一部分。”然而,塞内加的话也在提醒我们,灾害具有客观性,因此,主动防范远比消极应对有效,灾难虽然不可避免,但可通过预防,降低发生的几率。因此,面对灾难,我们应该增强忧患意识,提高应灾能力。
增强忧患意识,要求我们注重安全文化教育,切实提高人们应灾能力和自救能力。当灾难发生时,总有一些有机会逃生的人由于缺乏自救意识,消极等待救援而错过了最宝贵的时机。这在根本上是由安全文化教育的实质缺乏造成的。实际上,安全文化教育目前仍没有得到人们的足够重视,甚至有流于形式之嫌,它们并未从实质上唤醒人们的防灾意识。因此,安全文化教育应注重实用性,要理论与实践并重,将防灾逃生的关键环节进行定期演练、多次演练,丰富教育形式,普及应灾技巧与常识。
增强忧患意识,要求我们优化城市布局,合理规划城市建设。城市运行有其脆弱性,人口的集聚及城市建设所产生的一系列风险时刻提醒着我们合理规划城市布局的重要性。从布局的大方面看,城市建设规划应因地制宜,针对城市的地形、气候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如地震多发城市应重视建筑抗震设施的建设,多雨城市及地形低洼城市要特别注重城市排水系统的建设。从布局的小方面看,城市的一砖一瓦都可能是致灾的“杀手”,因此在城市建设中,要加强监督,对建材使用、设施布置、安全设施分布等细节问题加以重视。
增强忧患意识,要求我们完善应急救援机制,提高应急救援能力。城市拥有庞大且名目众多的救援队伍,但由于行政隶属的不同,力量相对分散,在灾难面前难以形成救援合力。因此,要整合公共应急资源、进行统一管理、统一指挥、统一调度,使救援工作能够迅速及时,减少损失。同时,要制定好应急救灾预案,并对预案可行性进行测试,以免在救灾的关键时刻束手无策,延误救援时机。
虽然我们不能预知灾难的发生,但我们可以通过增强忧患意识,防范于未然,把我们的家园建设得更加坚固,更加安全。虽然我们不能制止灾害的发生,但我们能够提高应灾救灾能力,把损失降至最小。让我们行动起来,共同增强忧患意识,建设平安的家园。
【申论批改】
考生能够按照申论写作“总结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结构来布局谋篇,行文能够紧扣增强忧患意识的中心论点,且考生将分析问题与解决结合在一起,不但使分析更为到位和细致,也使得行文论述更具针对性,如行文的第三段,考生不仅指出我国安全文化教育重视不够的问题,还进一步指出我国安全文化流于形式的问题,进而引出安全文化教育要理论和实践并重的观点,这都体现了考生具备了良好申论写作功底,但仍存在以下两个问题需考生注意:
考生的问题主要体现的行文的第四段,
问题一,分析问题不具体。行文的第四段是从“优化城市布局,合理规划城市建设”来确立分论点的,所以在论述措施之前应该反映我国城市规划不合理的问题及其带来的危害,凸显合理规划城市布局的必要性,但考生只用了一句“人口的集聚及城市建设所产生的一系列风险”概括了城市规划不合理的问题,这使得问题分析不够具体,建议考生指出城市规划中的具体问题来完善分析的内容。
问题二,论述措施没有紧密围绕分论点。这段的分论点是“优化城市布局,合理规划城市建设”,但考生在最后的总结论述中体现的却是“要加强监督”,虽然考生前面论述了要加强城市规划布局的内容,但最后的总结是在“监管”上,整个论述的中心点也就落在“监管”上,这就造成论述措施没有紧扣分论点的问题。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步知公考原创】201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答案解析(地市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