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网 发表于 2017-4-5 23:04:18

【步知公考原创】201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答案解析(副省级)

本文为201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答案解析(副省级),考生可以适当练习备考。
一、认真阅读材料,回答以下两道题目(20分)
1、“给定材料2~6”反映了市场经济背景下社会生活中的种种问题,请对这些问题进行概括和归纳(10分)
要求:准确、全面、有条理、不起过250字。
【考生作答】
市场经济背景下出现社会公德、个人品德、职业道德滑坡的现象,具体表现在:
(一)食品行业生产销售假冒伪劣产品,危害公众生命安全;
(二)个人品德方面存在“陌生人现象”,对陌生人缺乏信任、麻木冷漠;
(三)医生、教师、官员、专家和新闻记者职业道德滑坡严重,医生从患者身上谋取不正当利益;部分学校、老师收取好处费;个别领导干部隐瞒事实、搪塞推诿、虚报政绩等;专家作虚假鉴定;媒体虚假报道、恶意炒作,误导社会舆论。这些问题不仅破坏了经济秩序,也败坏了社会风气。从业者自律,法律、监管等他律亟待加强,道德体系亟待建立。
【申论批改】
本题是一道典型的概括性试题,材料2-6反映了社会生活中的种种问题,考生对这些问题的概括比较全面,表明考生具有较好的阅读理解能力。
具体来说,作答存在的问题是:
第一,考生将材料中的问题概括为社会公德、个人品德和职业道德三个方面,从整体上来看,这三个方面都是社会生活中道德水平下降的表现,如果非要进行详细划分,反而会导致层次不清,例如医生从患者身上谋取好处,既可以算是个人品德的问题,也可以算是职业道德的问题,这种情况下无法进行归类。
第二,本题只要求概括问题,不需要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所以“这些问题不仅……道德体系亟待建立”属于无效作答,建议删除。
【申论范文】
给定资料2~6反映了市场经济背景下道德滑坡问题。具体而言:
一、食品领域中出现地沟油、有害添加剂等食品安全事件;
二、在“陌生人社会”里多数人本能地依托熟人,对陌生人首选不信任;
三、商业领域中拍卖行高价拍卖临摹作品,不法商人花钱请专家做虚假鉴定骗贷;
四、部分媒体和网络充当造谣者的“帮凶”,错误引导舆论;
五、个别医生不讲医德,出现拿医药产品销售回扣、开贵重药品等行为;
六、少数教师缺少师德,借补课等名义公然收取好处;
七、个别领导干部忽视自身的道德建设,隐瞒事实真相,搪塞推诿、大搞政绩工程等。
2、“给定资料8”介绍了最近社会上涌现出的先进人物事迹,某单位党委决定编印一期《内部学习资料》宣传他们的事迹,号召本单位全体人员向先进人物学习,请你为这期《内部学习资料》撰写一则“编者按”。(10分)
要求:概括全面准确,揭示各位先进人物的精神实质,200字以内。
【考生作答】
编者按:
提高公民道德修养是社会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它关乎着社会的进步、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
包工头孙先生为给农民工发工钱路上遇难,其弟帮助哥哥完成遗愿,这是对诚信仁义的坚守;希望小学徐老师身患重病仍坚持于教育岗位并资助孩童,这是爱岗无我的奉献;“最美妈妈”不顾自身安危营救坠落女童,这是善良无私的流露。他们身上的优良品质值得每位公民学习。
加强道德建设,党员干部应做好带头作用,让社会焕发新的精神面貌。
【申论批改】
编者按是编辑写的自己观点,对事情进行评论、探讨,一般在新闻稿件的后面加上的编者按是编辑根据新闻内容,发表的自己的观点。
由于与文章同时刊出,编者按不需要重复文章中所提供的事实和见解,可以省略缘由和论据,直截了当地作出分析、评判和表态,让读者迅速得其要义。
考生本题的作答全面准确,基本符合题目的要求,并且与网上提供的参考答案雷同,如果确实是考生自主作答,那么你的事实力已经很强了,如果不是考生完全的自主作答,希望考生今后端正学习态度,否则无法暴露自身的问题,批改中就无法发现和指出你的问题,也不利于你能力的提高。
【申论范文】
编者按:提高国民素质和道德水平,有助于我国成为真正的强国。包工头孙先生在为农民工发工资的途中出车祸遇难,其弟帮其完成遗愿,体现了对诚信的坚守。小学教师徐先生身患重病,仍坚守岗位,并资助社会,体现了敬业与奉献。“最美妈妈”吴菊萍,伸开双臂接住坠楼女孩,导致自己左臂骨折,体现了善良、勇敢和无私。希望单位全体人员向这些先进人物学习,充分发挥道德模范作用,在社会形成知荣辱、讲道德、促和谐的文明风尚。
二、“给定资料5”中提到,某网站曾组织网民进行了一场讨论。请你根据“给定资料”,反驳“网民A”的观点。
要求:(1)观点明确,分析透彻,论据真实
(2)语言流畅,层次分明,有说服力
(3)不超过400字
【考生作答】
网民A的观点是错误的。道德失范的根源在于缺乏自律和他律,与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并无直接联系。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一些社会领域的确出现道德滑坡、诚信缺失等现象,但也有很多企业,严守法规、诚实经营而成为百年老企业。同时,各地也不断涌现出讲诚信、讲奉献、勇敢无私的先进人物,社会上“讲文明树新风”等志愿服务精神也诠释出了民族精神的新内涵。因此不能说经济发展是道德失范的根源。
道德失范的原因很多:一是对中国传统道德继承落实不到位,未做到扬弃;二是道德教化缺失。人们未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念,未建立起具有良好公德共识的体系;三是自律作用的缺失。少数人在利益的驱动下,丧失最基本的“良心”;四是法律不健全,监管不严格,政府管理部门出现“缺位”或权责不清等情况,也为道德失范行为提供了生存空间;五是多元价值体系对传统价值体系的冲击巨大。我们需要加大法律法规建设、社会文明建设、思想道德建设,以促进社会道德水平的提高。
【申论批改】
本题是一道观点分析题。
题干要求反驳网民A的观点,首先就要做到观点明确,即肯定地指出网民A的观点是错误的,然后指出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虽然出现了一些诚信缺失的现象,但是也存在很多讲诚信讲奉献的先进人物,这就在事实上反驳了对方的观点,最后分析道德失范的真正原因,只有分析出了道德失范的真正原因,才能从根本上驳倒网民A的观点。
考生本题的作答观点明确,分析透彻,语言流畅,层次分明,与网上提供的参考作答雷同,如果确实是考生自主作答,那么你的事实力已经很强了,如果不是考生完全的自主作答,希望考生今后端正学习态度,否则无法暴露自身的问题,批改中就无法发现和指出你自身存在的问题,也不利于你能力的提高。
【申论范文】
网民A认为“道德失范的根源应归咎于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这一观点是错误的。
一方面,市场经济快速发展条件下社会上整体风气是好的。诚如网民A所说,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现了拜金主义和极端主义等道德失范行为。但近年来,社会上诸如“讲文明树新风”等系列志愿服务、坚守诚信的孙氏兄弟和无私奉献的“最美妈妈”等感人事迹却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的主流。
另一方面,道德失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1、监管不严格,很多假冒产品存在监管不力出现的情况;2、管理体制不顺,存在多头管理导致食品安全领域中出现“好事人人都管”、“坏事人人管不了”的现象;3、传统道德中存在糟粕,在继承传统道德时甄别不够;4、传统美德教育不足,导致社会道德建设滞后于经济建设的步伐,难以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念以及具有良好公德共识的体系。
因此,道德失范的根源在于自律以及他律的缺失,与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无直接关系。
三、“给定材料1”反映的问题需要妥善处理,假定你是市政府职能部门的工作人员,领导安排你处理此事,请你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20分)
要求:条理清楚,所提措施具体,有针对性,不超过400字
【考生作答】
针对事件暴露出来的违法生产、政府监管不力协调不畅、从业人员食品安全意识淡薄等问题,提出解决建议如下:
1、明确责任,加强合作。及时查封违法窝点,严厉惩处责任人。联系卫生、质检、公安等部门,开展联合执法,对食品生产销售各个环节进行检查监控;
2、严格检测,全面控制。对双氧水等化学制剂销售进行监控,组织专业人员,使用科学方法对食品进行抽查检测。协调各部门形成常态监管机制;
3、完善制度,打击犯罪。完善关于食品安全的调查实施及处理办法,保障执法工作有章可循;建立问题产品召回制度,建立企业信用档案制度。对制假、售假不法行为,从严、从重处罚;
4、提升从业者素质。加强安全生产培训,提升专业技能;加强品德教育,提升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
5、加强宣传,重视监督。和媒体深入合作,曝光问题企业。设立举报监督电话,发动群众力量参与监督;
6、增加知识,提高认识。通过报刊、电视、网络等向民众普及食品鉴别、购买、食用知识。
【申论批改】
本题要求根据材料1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为措施,由于材料1反映的问题不明确,所以需要考生在作答的时候进行归纳,这一点考生做得很好。
本题作答存在的问题是:
第一,措施之间缺乏整合,存在重复交叉的现象,导致作答的条理不清晰。例如,第一条建议中对食品生产销售各环节的检查监控,要与第二条建议中的监管进行区分,避免重复,明确责任强调的是晰工商、质监、农委、公安等单位的权责。
第二,作答的层次划分不合理。在考生提出的六条建议中,前面三条都是按照不同的措施来进行划分的,而最后面三条是从对象的角度来进行划分的,层次划分采用了两种标准,这是不合理的,建议对最后三条建议从宣传教育的角度进行整合,统一层次划分的标准。
第三,建议你从完善法律法规方面补充措施,使作答更全面。
【申论范文】
材料1所反映的问题有:一、食品等行业存在黑加工点,使用非法添加剂;二、从业人员存在错误的金钱观,且对非法添加剂危害认识不够;三、管理体制不顺,存在多头管理,权责交叉;四、对食品安全的监管力度不够。
因此,需要从表面问题和深层次问题两个角度考虑:一方面,联合工商、质监、公安等相关部门依法对黑加工点进行取缔,对待销售的问题食品进行下架封存,对已销售的问题食品进行召回,并且对违法生产商、销售商进行相应处罚。另一方面,1、加强对从业者的宣传教育,通过宣传传统美德以及添加剂相关知识,提高从业者道德水平、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对添加剂有正确的认识;2、完善统一权威的食品安全监管机构,并明确工商、质监、农委、公安等相关职能部门的权责;3、完善问责机制,加大对不作为执法人员的处罚力度,从而提高对食品安全领域的监管力度。
四、“给定材料7”中讲述了农妇刘女士和李老太家人之间发生的一段感人故事,请你以这个故事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40分)
要求:(1)结合“给定资料”,并注意联系当前社会实际和自身体会
(2)观点明确,内容充实,层次清楚,语言流畅
(3)总字数800~1000字
【考生作答】
        从“好心办坏事”到“存好心办好事”
农村妇女刘女士好心让李奶奶等人搭顺风“三轮车”,不料途中翻车,造成了一死一伤的惨剧。愧疚的刘女士主动提出经济赔偿,而死者家属却四次拒绝;刘女士认为好心办坏事也得赔偿,死者家属却说不能让好人没好报。双方的“争执”既让我们感动,也让我们痛心!
我们感动的是,刘女士和死者家属表现了“真、善、美”,这就是中华美德!温总理说,“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国民素质的提高和道德的力量,绝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强大的国家、一个受人尊敬的国家。”作为一名公民,我们要像刘女士那样,敢做好事,也要向李奶奶家人那样,知恩图报,要学习和发扬真、善、美的情操。治业,要诚实守信,讲职业道德;齐家,要尊老爱幼,讲家庭美德;入世,就要遵纪守法,讲社会公德。
我们痛心的是,事故中死伤惨重,而其根本原因是刘女士非法载人。可以说,安全意识和安全知识的匮乏导致好心办了坏事。这启示我们,做好事要讲原则、讲方法,讲能力。因此我们一方面要加强群众安全意识和安全法制教育,另一方面是要建立和完善事故赔偿机制,对“好心办坏事”的要给予相应权益保障,既不让好人流汗流泪,也避免有些人“好心办坏事”。我们如此感动于刘女士和李奶奶家属,恰恰也折射了目前道德的滑坡。
而道德问题的出现,归根结底是“利”惹的祸。因而,加强道德建设要以端正价值取向、提升国民素质为着眼点,“内外兼修”。一方面要抓好公民道德建设,提高“内生力”。一是要将道德建设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使学生从小养成科学的价值观。二是广泛开展群众性道德教育和实践活动,吸引群众参与,使民众受到教育得到提高。三是通过网络、电视、报纸等媒体,以学校、社区、农村为平台,弘扬先进典型,大力宣传社会主义道德观;另一方面,要完善法制和监督体制,为道德建设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如美国,出台近20部重要的食品药品监管法律,建立专门机构“食品药品管理局”专门管理食品安全领域问题,就可以借鉴。构筑起政府、社会、媒体相结合的监督体系,防止道德滑坡。
最后,“仓廪实而知礼节”。让社会充满真、善、美,远不止道德建设本身这么简单,只有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才真正实现从“好心办坏事”到“存好心办好事”的有益转变。
【申论批改】
本文阐述了农妇刘女士和李老太家人之间发生的故事,引出当前社会道德滑坡的问题,从抓好公民道德建设和完善法制和监督体制两个方面,对加强道德建设进行了论述,行文过程中能够结合一定的具体事例进行说明,使文章的内容更加充实这是值得肯定的。
但是本文还存在一些不足:
第一,材料整体反映的是道德方面的话题,材料中刘女士和李老太家人之间发生的故事只是文章的一个切入点,可以通过这个故事引出道德建设这个话题,但是在这个故事上不能着墨太多,更不能从这个故事引申到安全意识和安全知识方面去,以免偏离文章的道德建设的主题。
第二,一般来说,申论文章写作应该包含总结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三个部分,从刘女士和李老太家人之间发生的故事,到道德建设这个话题,中间需要考生进行总结,指出当前社会在道德方面存在的问题,然后对道德滑坡的原因进行分析,文中指出道德问题的出现,归根结底是“利”,缺少对这一结论的分析。
第三,结尾部分不能总括全文,也没有重申论点,基本上与文章脱节,在文中并没有涉及到“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内容,建议结尾部分适当阐述加强道德建设的意义,并与建设和谐社会等时代热点结合起来,深化文章的主题。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步知公考原创】201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答案解析(副省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