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上海市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第一题:新型城镇化建设真题
【资料1】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产业和城镇融合发展,促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
城镇化目标正确、方向对头,走出一条新路,将有利于释放内需巨大潜力,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有利于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和共同富裕,世界经济和生态环境也将从中受益。【本则材料主要从理论层面,提到了新型城镇化的内涵,以及走新型城镇化道路的意义。】
【资料2】
中国正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的城镇化率为47%,预计到2020年将达55%。经过几十年的努力,中国的城镇化有力地吸引了生产要素向城镇聚集,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资源的优化配置,成为解决就业、实现市场扩展、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举措;城镇承接了大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在带动农民增收的同时,还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农村人地紧张的突出矛盾;人口的集聚也推动了社会生活中的组织化和分工,城镇化使政府与民众的距离空前地拉近了,有效地促进了政府治理能力的提升。
但近年来,一些地方在快速提升城镇化的同时,不但造成土地价格高涨,社会成本高昂,债务风险高悬的“三高”现象,而且出现房地产入住率过低,入城农民待遇过低、被征农村土地补偿过低的“三低”现象。如何在城镇化推进中降“三高”提“三低”,既需要城镇化顶层设计,也要求地方政府真正做到以人为核心实现城镇化。2013年7月9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广西主持召开部分省区经济形势座谈会并作重要讲话时,这样形容新一轮城镇化:“渗透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以发展服务业、创新驱动、淘汰落后产能为抓手、加大结构调整力度”。有全国人大常委会认为:新型城镇化要避免“房地产化”和农民“被上楼”,新型城镇化必须强调人的城镇化。【本则材料首先对当前中国的城镇化情况进行了总体性概述,强调了存在的问题,随后阐述了中国的城镇化发展对生产要素、产业结构、农村劳动力以及政府治理能力的影响。】
【资料3】
城镇化意味着城镇向周边扩张和农村人口向城镇聚集,也势必引发农村经济社会的变迁。但这并不代表城镇化就是不要乡村——这既不现实也不科学,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农村是全国的命脉所在,若没有农业、农村、农民,城镇必将失去赖以生存和持续发展的基础。农村与城镇、农业与工业必须而且必将长期共存。“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目前,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的要求使用如此诗意的行文,成为一个亮点,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也引发了媒体与网友的热议与关注。“乡愁是沿着泥瓦飘飘的炊烟,是十八弯向家门口的山路,是妈妈手里的糯米团,是后院那棵永不结果的龙眼树.....工业化勿忘美丽中国,城镇化勿割断乡愁。要高楼大厦更要青山绿水,看得见过去才能摸得着未来、乡愁是真正营养”希望在城镇化的同时呵护记忆:“离别故乡、落脚城市,是时代变迁中的个体记忆,也见证发展的日新月异。但千篇一律的建筑、钢筋水泥的丛林,注定只是缺乏传统延续的街区。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见山望水,才能用美丽使乡愁有所凭依”。
2010年8月揭晓的中国城市国际形象调查结果显示,我国200多个地级市中有180多个提出要打造“国际大都市”,由此造成我国的城市体系中大城市多,中小城市少。尤其缺少小城镇,致使城乡脱节,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力受限。同时,为顺应建设“大城市”的需要而掀起大规模的“扩城”和“旧地改造运动”深刻的改变了城镇的面貌、功能与生态,很多大城市沉醉于修建“地标性建筑”如摩天大楼、大广场、大草坪以及宽阔的景观大道等等,追求震撼人心的视觉效果,严重破坏了赖以生存的环境和生态。在很多城镇看到的几乎是“同一张面孔”:即商业化的街区、时髦华丽的外表,现代化的建筑设施,以至于当下,如果我们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置身某个城镇,真的很可能睁眼与闭眼同样迷茫,浑然不知自己身在何处,像是在A城,也像在B城,甚至C城、D城、E城。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有关领导2012年2月24日在深圳举行的国际城市创新发展大会上呼吁:在未来20至30年,中国仍将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的阶段。如果不高度重视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不立即纠正一些错误的做法,那么可能在20年,或者在30年之后中国将是一个没有历史的国度。【本则材料提到了城镇化意味着城镇向周边扩张和农村人口向城镇聚集,也势必引发农村经济社会的变迁这方面的内容。】
题目:
一、根据“给定资料1—3”,说明新型城镇化的主要特点。(10分) 要求:语言精练、层次要点清楚,字数不超过200字。
解析:
本题很明显是一道概括题类试题,主要考查应试者理解材料和总结归纳的能力。这类题型需要结合给定材料,根据题目要求,把材料中蕴含的问题、原因、意义、对策等申论要素中的2个及2个以上的要素概括出来,且两者之间需要有一定的内在逻辑和对应。题目明确要求概括新型城镇化的特点,材料中从其本身的内涵、其对于其他因素的影响等方面进行归纳和总结,按照一定逻辑组织答案即可。
更多申论资料,请点击中政申论备考平台
登录步知公考社区,和同伴一起学习申论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