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陕西省公考申论真题第二题:政府“三公”经费真题
【资料3】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党政机关厉行节约的有关要求,近年来,国家财政部会同中央部门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一方面,加强“三公”经费预算编制和执行管理。细化“三公”经费预算编制,规范预算口径,要求中央部门从基层单位逐级汇报“三公”经费预算,努力提高“三公”经费编制的准确性,强化“三公”经费预算执行约束,明确要求各部门用财政拨款安排的“三公”经费支出不得超过预算规模。同时,加强相关制度建设。随着《机关事务管理条例》的实施,“三公”经费管理的制度建设将得到进一步加强。根据国务院要求,2010年至2012年部门预算编制中,按照“零增长”原则,对中央部门“三公”经费预算进行了严格审核和控制。2011年中央本级“三公”经费财政拨款决算支出93.64亿元。2012年中央本级“三公”经费财政拨款预算79.84亿元。“三公”经费压缩了,“三公”账目数据更全面了,还增加了部分解释说明,人们在充分肯定中央部门晒“三公”经费细账的同时,也充满了更多的期待。【这则材料介绍了国家财政部会同中央部门在关于党政机关厉行节约的有关要求下主要做的几项工作内容】
【资料4】
2012年6月至7月,人民日报与人民网强国论坛联合推出了“晒晒公家的铺张浪费”系列报道,并邀请了知名专家学者,回答编辑和网友的问题,为“公家”的铺张浪费现象把脉。专家们指出:
在我国,政府成本过高一直是公众关注的问题,政府成本体现在政府自身消费方面,我国政府自身消费约占财政收入的20%左右。政府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降低政府成本。另一方面,政府政策性浪费也比较严重,由于决策的公开透明度不够,少数人或一人决策现象严重,因此决策失误造成的财政浪费现象比较严重。
从2006年以来,“三公”消费一直是政府“自身治理”的重点,但目前来看,效果仍不很明显。主要原因有两个:其一,在我国,公共收入究竟是多少不是很清楚。比如,2010年社科院财贸所白皮书显示,我国财政收入约为8.3万亿,但宏观税赋收入在14.2万亿左右。就是说,有6万亿左右没有被纳入预算管理体制,因此在体制外循环而大多成为滋生“三公”消费的温床。其二,即使在预算范围内,“三公”消费的数字也没有细化,我们无法判断哪些“三公”消费合理,哪些不合理,也就无法禁止一些单位用“三公”消费挪用或挤占公共财政资源。【这则材料主要通过专家访谈的形式,分析了“公家”铺张浪费及其治理效果不明显的原因】
【资料5】
2012年中央部门公开“三公”经费过程中,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细化了“三公”经费的解释说明,公开了车辆购置及保有量、因公出国(境)团组数及人数、公务接待有关情况,但还是有相当多的人“看不懂”,也弄不明白“哪些钱该花,哪些钱不该花”,甚至还有人把“三公”经费与公费旅游、公车私用、公款吃喝画等号。“公众的质疑说明对‘三公’经费的定义认识有所不同,也说明‘三公’经费支出管理制度的解释有待加强。”财政部财科所B副所长表示,建立完善的预算透明制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政府把管理制度向公众公开,让公众监督政府有据可依。此外,“三公”经费的标准不明确。比如,车均运行费,有的十几万元,有的不到三万元,但老百姓没有一个可以依据的标准,去评说哪个多了哪个少了。还有,“三公”经费的标准也需要与现实相符,才能起到一个硬杠杆的作用。比如,外宾接待费和出国住宿费分别是1998年和2001年开始执行的标准,与现实情况有较大差距,造成超标现象比较普遍。
2011年中央部门首次公开“三公”经费时,部门之间数额相差太大,有的部门“三公”经费支出为数百万元,有的却多达几亿元,甚至十几亿元。起初,有人提出疑问:部门之间支出差距这么大,是不是有的部门比较节约,有的部门大手大脚?“今年人们不再纠结数额的大小”W教授认为,绝大多数民众能够理性分析、科学判断。不同部门职能不一样,造成经费使用出现差距是必然现象。疑问年年有,2012年人们议论较多的,就是横比之下的差距。出国(境)人均费用,多的5万元,少的不到2千元;车均运行费用,高的10多万元,低的2万余元。差距为什么这么大?老百姓百思不得其解。媒体的报道是否准确?老百姓需要有个解释。或许有误读,或许是统计口径不一,或许是经费太大。人们迫切想知道个中原因,但老百姓不知道该问谁,媒体报道后,至目前为止,也没看到有相关部门出面做进一步的解释说明。
“公开是好事,但面对质疑,如何调查?针对问题,如何查处?针对不良现象,如何改善?公开是一种进步,但公开不是目的”,有人这样评论。随着中央部门“三公”经费账单陆续公开,大多数百姓给予肯定。同时,公开后能否对不合理的公务消费进行约束,迅速成为人们讨论的热点。在热闹的网络评论中,网友们一致希望“三公”经费规模要有所缩减,“三公”经费要合理规范。一位网友留言说:“不能单纯看费用多少,要看使用费用的合理性,必须花费的,1000万元都没问题,不能花,不该花的,一分钱都是问题,要有严格的精细化细分。”对此,M教授表示:“老百姓的话是有道理的,从前已经公开的数据来看,政府仍然是一个高价政府,公共支出还比较高。”同时,他说明公布确实是一个进步,让百姓进行监督,可以督促下一步的改进。【这这材料介绍了主要介绍了“三公”经费公开中存在的问题、民众对“三公经费”的质疑以及建议。】
题目:
2、根据给定资料3~5,你认为公众对“三公”经费使用还有哪些方面的期待?(15分)要求:提炼精当、表述完整。不超过200字。
【解析:此题为归纳概括题,但注意概括的内容有限定范围,即在给定资料3~5,概括公众对“三公”经费使用还有哪些方面的期待,即公众希望“三公”经费用在何处】
更多申论资料,请点击步知公考平台
登录步知公考社区,和同伴一起学习申论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