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教授认为,经过多个试点的长期探索,基本符合中国特色的改革模式已经浮出水面,即走货币化补贴和市场化之路。但针对货币化改革的理念和其推行过程中出现的许多举措,一些专家并不那么看好。针对实行货币化改革是否真的能减少财政支出,W教授持悲观态度,“以前配备公车的主要还是上层领导,而现在补贴要发到每个公务员手里,是否真的能节省支出还有待观察。”
中央党校L教授认为,具体到个人的货币化补贴有其弊处。“采取个人补贴可能出现公务员之间的下乡或者外出工作的相互推诿,因为谁都不想花自己的钱去做公事”。“整个公务用车运行机制都必须在阳光下进行。要有明文规定、算好每一笔账,哪些可以报销,哪些不可以;还有拍卖的对象都是哪些人,资金流向哪里必须清清楚楚。”
“豪华的标准是什么?怎样算是超标违法?目前还没有细则,但必须要有个数字的可以量化的东西来衡量。”国家行政学院Z教授说道。
2012年7月13日的一篇报道称,在近日的一次公车拍卖中,河南省某县纪委牵头、县国资局承办,公开拍卖了43辆超编公车,成交总价为39.11万元,实现国有资产增值53.2%。不少读者看到这一数字后大跌眼镜:43辆车成交总额只有39.11万元,均价不到9000元,被称为“公车卖出废铁价”,也让人质疑公车改革中的一些举措不够规范和透明。【这则材料主要探讨分析了公车改革实行货币化补贴和市场化存在的弊端和难处】
题目:
1、1)根据给定资料,请概括“‘三公’经费公开”的基本内涵。(10分)要求:概括准确、表述简明。不超过100字。
【解析:此题为归纳概括题,要求紧扣给定资料,概括“‘三公’经费公开”的基本内涵。那么,应试者在作答时,分条列出“‘三公’经费公开”的具体内容即可。当然,概括的过程中,应注意内容的全面性以及作答字数的要求,做到适当具体阐述】
2)根据给定资料,谈谈“晒‘三公’经费”的现实意义。(15分)要求:概括全面、条理清晰。不超过150字。
【解析:此题为归纳概括题,紧扣题干要求,应试者应回归给定资料,整合“公布‘三公’经费”的现实意义,以条例的形式呈现出来】
更多申论资料,请点击步知公考平台
登录步知公考社区,和同伴一起学习申论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