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国考(地市级)真题第一题: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真题
【材料1】退休职工满师傅是回民,家住北城。他每周都要去一次改建后的牛街,先是转着古老而年轻的清真寺漫步一遭,然后再到“牛街清真食品超市市”采购,那的牛羊肉郡是按穆斯林规矩宰杀出来的,满师傅不赞绝口,“牛肉炖着吃可以挑‘肋条’、‘腰窝’,酱着吃有‘腱子’,切好片的‘肥牛儿’小包装,红里透白勾人馋虫:涮羊肉讲究‘三叉’、 ‘黄瓜条’,那儿的货又多又新鲜。”牛街给满师傅家节假日三代人聚餐带来了方便和欢愉。
有千年历史的北京市南城牛街地区是北京最大的穆斯林聚居区,目前,这里仅回族居民就有1万多人。改建前,街巷狭窄,市政基础设施落后,低矮破旧的危房连街成片,人均住房面积只有5.1平方米.1997年,牛街地区危改工程启动,这是北京市政府在全市最先实施的危改面积最大、拆迁户数量多、少数民族比例最高的危改小区。2004年两期工程胜利完成。
迁入新居的考住户居住条件得翻了极大改善。穆斯林们最满意的是新房里有了浴室,每天进寺礼拜前可在家中沐浴,改建后的牛街,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情:住宅按无论高矮均采用穆斯林习用的黄色加绿边装饰。始建于公元996年的辽代千年古寺—牛街清真寺周固环境也焕然一新。寺院周圈出现了万米绿地;原来门前8米宽的道路拓宽到40多米,门前那座历史悠久的“大影壁”,整修后巧妙地横亘在主辆路之间的绿化隔离带上,既保持了清真寺建筑布局的完整性,更成为—道独特的景观,全长670多米的街道两侧分布着商用房,经营民族服饰、工艺品、清真副食,多家回民老字号餐馆和小吃店里的正宗清真菜肴、各种地道的牛街小吃令人怀旧,吸引着京城、外埠乃至海外的穆斯林食客。晚上处处灯火辉煌,流光溢彩,牛街老住户白奶奶常说:“如今在咱牛街走走,跟上长安街差不多。”
牛街街道工委干部告诉采访记者,牛街不仅是”民生一条街”.也是。民族文化一条街。通过利用现有条件和历史文物资源,修缮了牛街礼拜寺,扩建了回民幼儿园、回民小学,改造了民族敬老院,设立回民殡葬处、社会保障事务所和社区卫生站等服务场所,社区数字化管理系统日趋完善。牛街还是白猿通臀拳的诞生地,而今在小区里经常能看见白猿通臀拳第六代传人钟教练指导孩子们习武练掌的场景,因其具备“历史性”和“传承性“等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条件,目前有关部门已将白猿通臀拳列入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推荐项目,这也是让牛街人足以且囊的事儿。【本则材料主要列举了退休职工满师傅和北京市南城牛街地区的改造等事例,其中特别提到了牛街浓郁的民族风情以及将白猿通臀拳列入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推荐项目,共同反映了国家对于民族文化的重视。】
【材料2】
某报报道了乡村放映员王其璋的事迹,他从1976年参加工作至今,用一台放映机、—张大银幕,为家乡61个村庄的农民送去欢声笑语,累计行程达25万余公里,放映电影近万场。王其璋高中毕业时面临两个择业选择:当中学老师或者乡村电影放映员。从小爱看电影的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那时候,农村几乎没有什么文化生活,乡亲们看场电影就像过年一样,—个村庄放电影,附近村庄的群众也都会旱旱赶过来占座位,银幕两面的空地上围得满满当当,还有人爬到了房顶和树上。然而到了80年代后期,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电视在农村越来越普及,农村电影放映跌进了低谷,但为了心爱的电影,也为了那些喜欢看电影的乡亲们,壬其璋最终还是坚持了下来。
说起放电影,给老王印象最深的还是帮助村民学习农业科技的事。姜家庄村有100多亩果园,品种老化,坐果率低。村支书找到王其璋,请他去放点苹果管理的影片。接到委托后.老王精挑细选了《苹果树的修剪》、《果树嫁接》等十几部科教影片为果农们放映,结果果园当年便获得了大丰收。到了秋天,王其璋再到这个村放电影的时候,果农们一下子把他围了起来,纷纷拿来大个儿的苹果让他吃。他们说:”老王,尝尝这苹果甜不甜?这里面可有你的功劳啊!”看到乡亲们发自内心的笑客,王其璋有说不出的高兴。
和尚庄村有养猪的传统,但前几年村民不懂防疫,小猪长到五六十斤常常病死,损失很大。王其璋就拢来20多部生猪养殖方面的影片,连续给村民们放了一星期,还自己掏钱买资料赠送,把兽医站的技术员请来讲课示范,帮助村民掌握养猪技术。现在,这个不到200户的村庄已经发展养殖户120多个,每户年收入4万多元,因为这事,王其璋在这个村里的威信很高,每次去,村民都拉着老王去参观他们的养殖场,争着请他吃饭。乡亲们都说:“老王可不光是电影放映员,他都成了我们的科技顾问了!”【该则材料主要讲到了乡村电影放映员王其璋的事迹。其中,特别提到老王以放映苹果管理以及生猪养殖等方面影片的方式,帮助村民学习农业科技的事例。】
【材料3】
某市文化管理部门召开了—个座谈会,与会者交流农村和社区基层文化建设的心得,提出租关意见和建议。以下是几位与会者的发言摘要:
A(大学生村官):要提高乡亲们的文化素质,培养积极向上的村风民风,我觉得鼓励他们把花在打牌、闲聊上的时间用在读书上很重要,也很有效。我到村里以后积极地提议和向上争取,创办了全县第一家“农家书屋”。我帮助购买图书,筹集资金添置设施,动员群众参加读书活动,有空还给他们上课,有时还请农业大学老师、农科院技术员来开讲座。现在,农家书屋已经成为我们村的—犬壳点,省市县领导多次来视察和调研。如今村民们有空就到书屋来看看书,读读报。打牌的少了,闲聊的少了,文化生活丰富多了。
B(大学生村官):我们树本来就有—个文化站,里面也有不少图书,但是利用率不高,钥匙别在村支书的腰里,哪个农民提出要看书什么的,村支书就去开门。没有人提,那个门就天天锁着。我去了以后,主动向村支书提出保管钥匙,将文化站重新布置了一下,办了墙报宣传栏,里面摆上茶水添加了不少新书,制定了文化站管理制度,按时开放,按章管理。现在,我们那个文化站天天村民络绎不绝,有时候里面坐不下,有人捧着书坐到门外的空地上看。
C(社区工作者):社区街道文化站的建设-个重要问题,也是难题。我们那文化站备有不少图书,但没什么人来读.我做过调查,我们街道很多人平时没事,要么凑桌人打麻将,打扑克,要么守在家里看电视,不愿与人交往。不过,我发现早晚在小区里散步、锻炼身体、跳舞的人倒不少,我就动了脑筋,在小区的路边、健身场地旁边,竖起很多宣传栏,里面内容定期更换.除了宣传国家大事,介绍社区里的好人好事,普及防火防盗、卫生常识,还用来传播一些传统文化,比如《弟子规》、《论语》、《二十四孝》等,配上漫画和导读文字,人们散步和锻炼的时候顺便就可看到,慢慢引起了他们读书的兴趣,现在到文化站来读书的人越来越多。【本则材料为某市文化管理部门召开的—个座谈会。大学生村官A通过创办全县第一家“农家书屋”,鼓励村民把花在打牌、闲聊上的时间用在读书上,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大学生村官B则通过调整和完善文化站,并制定文化站管理制度等举措,营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围;而社区工作者C通过在小区设立更多的宣传栏达到传播传统文化的目的。】
题目:
一、如何做好基层文化建设工作,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文化继承与发扬,请谈谈“给定资料1—3”对做好这方面的工作有哪些启示。(20分)要求:紧扣“给定资料”,条理清楚,不超过300字。【解析:此类题型属于启示类题型,实质上属于提出对策类题型,主要考察考生理解材料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要求考生先依据给定资料1—3,从中归纳启示。考生必须全面分析材料,从材料中提到的措施中提炼符合题目要求的可作为启示的内容提取出来,按照一定的逻辑组织成答案。同时,注意作答要全面、具体。】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