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据给定材料,概述2009年我国旱灾基本情况及其特征。要求:概述全面,要点突出,层次清晰,语言流畅400字以内。(20分)
【解析:1、题型判断:本题为复合型概括题,要求考生根据材料内容分别概括基本情况及其特征,按要求从材料中概括相关要点即可;2、材料范围:本题需要从全部材料中筛选出与答案内容相关的材料;3、答题框架:申论作答应优先考虑材料本身的主题差异和内在逻辑,分条分点作答。】
二、给定材料中有人认为2009年我国旱灾既是天灾,也是人祸。你认为这场旱灾中的“天灾”和“人祸”指的是什么?和旱灾有什么关系?(20分)要求:观点明确、语言准确、简明扼要、文字流畅250字以内。
【解析:本题是一道综合分析题,作答此类题型时,还要注意用最简练的语言表述。如果提炼的要点过多,就要按照与题目的相近程度来挑选要点,可从多领域、多要素、多主体对材料内容进行全面具体的分析。本题题意清楚,考生从材料中提取与“天灾”和“人祸”相关的内容,按照一定的逻辑组织答案即可】
三、给定材料9、10中,L教授和T教授在解决水资源问题的方式上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这两种看法是什么?与旱灾有什么关系?(20分)要求:观点明确,层次清晰,简明扼要,语言流畅,250字以内。
【解析:(1)题型判断:根据题干“……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提示,本题为观点分析题,按要求从材料中提取题目要求的内容即可;(2)材料判断:给定材料9、10;(3)答题框架:首先要说明L、T教授的观点“是什么”,然后再具体分析两种观点。】
四、结合给定材料,从“构建抗旱救灾的长效机制”的角度,以“在旱灾面前我们如何作为”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40分)。要求:观点明确、条理清晰、联系实际、文字表达流畅。1200字左右。
【解析:1、题意分析:从“构建抗旱救灾的长效机制”的角度,限定了措角度,以“在旱灾面前我们如何作为”为话题,限定了方向。题目的文体为议论文。2、答题框架:在具体的写作过程中,应有鲜明的论点,有效的论证,并能合理运用材料中的相关事实和数据。文章总体框架为,第一段点名主题,总结问题;第二段简要分析原因或影响(包括意义、危害等),过渡句,提出总对策。第三至第五段每段首先提出对策性分论点,再结合材料和现实经验进一步细化,对分论点进行论证。结尾,联系实际,强调主题的意义,重申论点,发出号召或提出展望。】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