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某苗族自治县西南的长安营乡是个典型的高寒山区乡镇,1998年全乡农民人均收入仅667元,贫困户达60%,全乡14个行政村有9个不通公路,85个村民小组有55个不通电。群众吃的是自家种植的东西,有的一年到头不知肉味。而通过近几年全乡因地制宜走农业产业化的路子,大力进行产业结构调整,重点发展奶业、高山反季节蔬菜、旅游三大新兴产业,到2001年,全乡“三大产业”创造产值400万元,三年时间人均增收800元,人均纯收入比1998年翻了一番。【该则材料通过实例说明了因地制宜地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必要性。】
【材料12】
城镇化水平越高,农民收入也越高。比如,上海2000年城镇化水平在全国最高,达88.3%,上海的农民收入也居全国第一。据统计,1978年我国城镇人口为1.72亿,城镇化率为17.9%;1992年以后,我国城镇化发展进入高速增长期。最近10年间平均每年新增城镇800个左右;2002年,我国城镇人口超过4.8亿,城镇化率上升到39.1%以上,但与同等发展水平的国家相比,仍然要低10~20个百分点,同发达国家的距离则更大。【该则材料通过数据阐述了我国城镇化发展的变化,并指出与同等发展水平国家、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城镇化水平仍旧较低。】
【材料13】
2004年2月8日新华社全文播发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共中央关于“三农”问题的第6个“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强党对促进农民增收工作的领导,确保各项增收政策落到实处。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该则材料通过《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体现了我国对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视。】
题目:
一、请用不超过150字的篇幅专概括材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20分)
【解析:本题为概括性试题中的概括材料主要问题的题目。考生作答本题时,可采用“存在的问题——问题存在的原因”这样的层次来进行作答,以使自己的作答内容条理更加清晰,逻辑更加严谨。】
二、请针对材料所反映的问题,用不超过300字的篇幅,提出解决给定材料所反映问题的方案。要求:要有条理的说明,要体现针对性和可操作性。(30分)
【解析:本题的题目要求考生提出解决给定资料所反映问题的方案。而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本题是提出对策题,而不是应用文写作中的方案写作题,这是因为在题干要求中,并没有格式、对象等等与拟定方案相关的题目要求,因此本题不能作为方案写作题进行写作。此外,由于题目中要求本题要体现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因此所提措施应尽量具体、切实可行,以符合题目作答要求。】
三、就所给定材料所反映的问题,用1000字左右的篇幅,自选角度,自拟标题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层次清楚,内容充实,论述深刻,有说服力。(50分)
【解析:本题为申论文章写作题,主要考查的是考生提出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题干要求来看,本题应围绕城乡差距、三农问题进行写作,以符合本套试卷的整体倾向性。同时考生可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结构来进行行文,以使文章的整体框架更加稳定、合理。】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