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网 发表于 2017-4-5 17:37:40

申论范文:居民住房保障

居民住房保障
(中政申论批改中心老师评语:拟题不够合理。从你所拟标题来看,既没有明确为什么要居民住房保障,也没有明确如何居民住房保障,导致标题无法很好地起到归纳行文主旨的作用,为此,建议能够适当调整标题,明确标题论点,以使拟题更加合理。)
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在经济持续高速增长过程中,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长期相对滞后,有政府财力方面的问题,更有制度方面的深层原因。居住是民生之本,“安家”才能立业,“安居”才能乐业。房价的持续上涨和收入的相对滞后,抑制了住房的刚性需求,只有进一步加大对保障性住房的投入,增加房源,才能真正使住房惠及民生,进一步提升全国人民的“幸福指数”。(中政申论批改中心老师评语:开篇有待调整修改。首先,需明确的是开篇主要是起到引述文章议题,点明行文中心论点的作用,所以从篇幅上讲,开篇内容不宜过多,且应重点呈现问题,所以开头的重要性阐述内容,建议可以适当压缩删减;其次,从行文逻辑将,考生将“居住是民生之本,‘安家’才能立业,‘安居’才能乐业。”等体现解决问题的重要性内容,掺杂在问题中间概述,较不合理。建议统一在问题之前,或之后来体现重要性,以使开篇逻辑更加合理。)
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进一步改善人民群众的居住条件,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保障性住房是与商品性住房相对应的一个概念,保障性住房是指政府为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所提供的限定标准、限定价格或租金的住房,目前住房保障体系主要包括四个部分——经济适用房、廉租房、限价房和公共租赁房。
实行经济适用房政策目的在于解决中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问题,而实践证明低收入群体和经济适用房毫无关系,他们根本就买不起所谓的经济适用房。最需要帮助的是那些低收入而且急需解决住房问题的贫困户,给中等及中等以上家庭给予补贴提供经济适用房,而忘却了真正应该帮助的低收入群体,这不仅误导了社会资源的合理分配,不利于建立公平合理的社会救助体系,更是加大了社会贫富差距,有违公平。购买经济适用房用于出租而非自住的投资者又屡见不鲜,造成了经济适用房的旺销和供不应求。
廉租房是政府或机构拥有,用政府核定的低租金租赁给低收入家庭。低收入家庭对廉租住房没有产权,是非产权的保障性住房。廉租房只租不售,出租给城镇居民中最低收入者.因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的数量有限,政府可以考虑通过实施一系列财政金融政策,大力提供资金支持,让有固定工作和收入的大部分人能买得起房。
(中政申论批改中心老师评语:行文的论述重心与结构需调整。根据具体的论述情况看,文章花了较大篇幅在阐述保障性住房的种类、含义以及意义上面,且整体来说,文章没有突出一个论述重心,行文框架比较散乱,所以开篇之后的行文,建议做以下修改:1.首先,本文立意已经很明显,需要围绕“实现民众‘住有所居’愿景”(解决民众住房问题)这一内容立意,并且行文需涵盖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行文层次。因此在总结大致问题后,需要结合材料以及自身思考来分析问题根源;2.分析问题部分,除了可以从部分地方政府职能缺位、住房保障制度不够健全,政策不够完善……等角度来进行原因分析外,还有必要阐述解决问题的重要性,以凸显出行文写作的必要性;3、解决问题部分,可以根据之前所分析的问题,来相应地提出有效措施,即真正论述如何实现群众住有所居这一愿景。具体来讲,可以从加强职责建设,落实行政问责;健全法律法规,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强化政策引导,加大投入力度等角度来提出措施,并从多方面来论述措施的具体做法,以使措施论述充分合理。按照上述意见来修改了行文结构之后,需要注意的是,文章还需要突出一个行文重点,也就是说,如果立足分析问题,就应着重阐述为什么要实现民众“住有所居”愿景;如果立足解决问题,就应着重阐述如何实现民众“住有所居”愿景。)
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要鼓励民间资本参与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通过直接投资、间接投资、参股、委托代建等多种方式参与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经济适用住房、限价商品住房和棚户区改造住房等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按规定或合同约定的租金标准、价格面向政府核定的保障对象出租、出售。
中政申论在线批改中心老师简评:这篇申论范文所呈现的问题是非常清晰的,应试者对于申论作文的宏观架构并没有一个清晰、准确的认识,以上谈到的内容,希望你能够认真去审读。
       
       
                更多申论资料,请点击中政申论备考平台
       
                登录步知公考社区,和同伴一起学习申论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申论范文:居民住房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