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范文:关注民生 让人民“住有所居”
关注民生 让人民“住有所居”(中政申论批改中心老师评语:拟题不当。“关注民生”这部分标题太宽泛,不能充分体现出标题应有的观点性和导向性。你在命题时一定要树立标题就是论点的意识,文章的标题应直接表露文章的中心论点。特别是前半部分标题,一定要集中体现你论证的具体角度,不能太宽太泛。建议你可用某一个方面的对策作为切入点,采用“切入点 目的”这种前后对称模式进行拟题,如你可具体从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切入。)
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居住是民生之本,“安家”才能立业,“安居”才能乐业。然而,房价的持续上涨和收入的相对滞后,抑制了住房的刚性需求,为了让人民“住有所居”,满足其对居住的基本需求,就要做到内炼其“心”,外塑其“形”,兼修其“法”。(中政申论批改中心老师评语:第一段结尾处的论述中,还应注意结合题目中的“愿景”进行阐述,这样才扣题。具体而言,可先联系方针政策阐述意义,然后再指出改善人民群众的居住条件,不但是党和政府履行“执政为民”职责的具体表现,也是广大人民群众共同的愿景。)
让人民住有所居,要内炼其“心”。民者,万世之本也。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关注民生,急人民之所急,一切为了群众利益着想,建设服务型政府。仓禀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住房是民生问题的重中之重,政府要增加对解决居民基本住房需求的住房政策的重视,落实以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为主的住房保障制度,关注被被政策隔离于住房保障制度之外中低收入者。(中政申论批改中心老师评语:在提出分论点之后没有进行缘由分析,这样行文逻辑不够完整。如第一个分论点,强调的是思想意识层面的内容,依据分论点的核心内容,可具体从部分地方政府职能缺位,片面强调房地产业带来的经济效益,不重视保障房建设这个方面进行分析。)
让人民住有所居,要外塑其“形”。政府加大对保障性住房的财政支出,当今社会保障性住房建设手段单一,政府财政专项资金投入不足,其他财政、金融、税收等配套措施不力。单纯依靠政府“掏腰包”,无法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应该鼓励民间资本参与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通过直接投资、间接投资、参股、委托代建等多种方式参与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经济适用住房、限价商品住房和棚户区改造住房等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按规定或合同约定的租金标准、价格面向政府核定的保障对象出租、出售。政府可以考虑通过实施一系列财政金融政策,大力提供资金支持,让有固定工作和收入的大部分人能买得起房。加快政府财政体制构架从发展财政向公共财政的转变。
让人民住有所居,要兼修其“法”。制定并完善住房保障制度及房地产管理法律法规,对过于追求“卖地”生财、“招商”获利,对房地产哄抬房价地价、“圈地”、“炒地”和不当利益竞争等现象加大打击力度和惩处措施,贯彻落实“十二五”住房保障规划安排,简化申请廉租住房租房补贴及办理了短期租赁备案的相关手续,进一步扩大租房补贴受益面。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实现人民“住有所居”是古往今来众多仁人志士的共同理想,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升国民幸福指数的基本要求。只有进一步加大对保障性住房的投入,增加房源,才能真正使住房惠及民生,进一步提升全国人民的“幸福指数”。
中政申论在线批改中心老师简评:在具体写作之前,可先草拟内容提纲,帮助自身更顺利地完成写作。这是一篇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根据题干要求,应先对“愿景”的含义进行分析,得出文章的主题。所谓“愿景”,简而言之就是所向往的前景,那么“实现人民住有所居,提升国民幸福感”就是这里所向往的前景。通过这样分析,文章的主题就呼之欲出了。从你的作答情况来看,较好地理解了材料,审清了题意,中心较为明确,重点较为突出,措施具有可行性,语言较为规范,还不错。
更多申论资料,请点击中政申论备考平台
登录步知公考社区,和同伴一起学习申论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