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申论高分范文:实现“住有所居” 促进社会和谐
实现“住有所居”促进社会和谐天津李老一家顺利从30平米的旧房搬到了60平米的两居公共租赁新房,实现了一家团圆的愿望。但是,仍有大量低收入群体被排斥在保障性住房外,够不上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等保障性住房。这不利于经济稳定发展,也与和谐社会相背离,加大了贫富差距。因此,实现住有所居,促进社会和谐势在必行。(开篇以李老一家的案例为引,反映出保障居民住有所居的重要性,突出行文的主旨,这种思维值得借鉴。)
低收入群体被排斥在保障性住房外原因有三点:政府职能缺位,政绩观扭曲,对保障性住房重视不够。实际操作受经济利益影响,违背最初保障性住房建设功能和定位,“关系”现象严重,寻租腐败;法律法规不完善,制度落实不到位。过于强调商品房政策,保障性住房制度得不到有效落实,房产开发商为寻求利益,蓄意扩大保障性住房面积;保障性住房投入不足。经济适用房有限,价格高,专项资金投入不足,建设手段单一。
实现住有所居,促进社会和谐需要政府转变职能,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建设服务型政府。高度重视保障性住房建设,以人为本,将保障性住房审核权交予公众,确保保障性住房在分配上公平公正;实施低收入群体购房减税、免税等财政金融政策,建立激励机制,支持低收入群体购买保障性住房。真心为低收入者实现住有所居服务。
实现住有所居,促进社会和谐需要政府完善保障性住房法律法规,严格落实保障性住房制度。完善保障性住房法律法规,禁止一切以盈利为目的的投机取巧行为,加大对“圈地”等不当利益竞争的打击力度;严格落实保障性住房制度,优先满足低收入者群体的住房需求,避免“夹心层”的出现。确保保障性住房始终坚持其功能和立场。(很多小伙伴不知道如何来论述“完善法律法规”,这里就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思路,一是禁止什么,二是保障什么,法律的作用也主要体现在这两点上。)
实现住有所居,促进社会和谐也需要加大投入。加大财政专项资金投入,逐步加大建设保障性住房数量;鼓励民间资本通过直接投资、间接投资、参股等形式参与保障性住房建设(活用材料中提到的对策。),整合社会资源,共同建设保障性住房。解决供不应求,价格虚高的局面,让“贾女士”们真正的低收入群体有更多的选择机会。(结合案例来论证,强化了论证的效果。)
社会是个人的集合,社会和谐更是个人和谐的总和,住有所居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只有住有所居的愿望实现了,社会才会和谐。多措并举转变政府职能,完善法律法规,落实制度及加大投入,实现住有所居,社会和谐将指日可待。
中政申论在线批改中心老师简评:这篇文章严格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结构来布局谋篇,行文思路一目了然,且注意到了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一脉相承,这是总体上做得好的地方。除此之外,在对策的论述时能够合理的展开,且活用材料内容,使得对策的论述更为具体,这都为我们的行文提供了值得借鉴的思路。
更多申论资料,请点击步知公考平台
登录步知公考社区,和同伴一起学习申论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