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申论高分范文:正确引导社会心理 让民众“慢下来”
放慢社会生活节奏提高全民幸福水平改革开放30余年,我国经济高速增长,获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成就背后,各种社会问题矛盾多发,每日高速度、快节奏奔波劳碌成为城市工作,生活的主旋律,社会处于浮躁和焦虑之中。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保证人们的幸福和快乐,盲目追求经济发展,而忽视了人们的精神和物质需求,导致社会心理失衡,民众浮躁、攀比、盲目跟风,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为此,我们应正确引导社会心理,让民众“慢下来”,保证社会健康稳定发展。
(中政申论批改中心老师综合评语:文章按照总分的形式展开写作,结合材料相关内容,从宏观的角度阐释存在的问题,然后提出总论点“我们应正确引导社会心理,让民众“慢下来”,保证社会健康稳定发展,观点比较突出。)
首先,政府应承担营造“大环境”的责任。必须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在意识到妥善解决心态失衡等社会问题的必要性基础上,政策制定时,要切实考虑政策的科学性、连续性和社会影响,减少因政策的不连续性等因素导致民众对未来的不确定感,减少对个体造成刺激和重大挑战。不断完善当前的资源分配制度、权益保障体系等,使人们在资源占有、机会获取、成果享用等方面实现公平,消除心理失衡。尤其要关注城市边缘人群和农村贫困人群,帮助其消解负面情绪,提高他们的积极情感,从而缓解社会冲突,营造稳定的社会环境。
(中政申论批改中心老师综合评语:本段中对于政府为什么要营造大环境的责任这一观点的缘由分析不够充分,基本上没有体现出分论点的合理性,而直接进入措施的阐述,这是本文中过得不够好的地方。)
其次,鼓励创新,正确引导“社会跟风”问题。时下跟风程度严重,折射了社会转型期的浮躁心态。个人的无意义感成为根本性的心理问题,人们越来越相信现代社会的专家指导系统,在任何属于个人的行为当中,都隐藏着一个他们的选择、要求和想象。对于此,要引导国人理性思考,提升公众的判别力,而不是一味地反对或禁止。同时更要积极倡导公民的个性发展,鼓励创新精神,缓解浮躁的社会心态,避免不切实际地跟风,并打破思维束缚,进而增强中华文化自信,使中华文化得到个性化展示、创造性发展。
(中政申论批改中心老师综合评语:与第一个分论点相比,后面两个分论点的合理性分析比较充分,这样行文的逻辑性更强,论证比较严谨,能够灵活运用正反对比论证,并举出学校定期举办活动之类的事例,做到了紧扣实际问题,措施针对可行,是一篇学习性很强的以解决问题为主的文章。)
最后,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社会调查显示,快乐正悄然离一些人远去,焦虑已渐渐占据某些现代人的心理。但同时许多感到调整自己原有的心理定式和行为模式越来越困难,心理放松,宣泄郁闷的机会和渠道越来越少。为了帮助人们开解消极情绪,提倡积极的生活态度,需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比如学校定期举办心理健康节活动,以讲座、心理运动会等各类形式进行开展,使师生们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学习、工作,生活中善于调节自我,服务大家。同时还需要发挥媒体的宣传功能,消除社会对心理疾病的偏见和歧视。
总之,“工作再忙心不乱,生活再苦心不累”,生活要归于简单,把节奏慢下来,把心态平下来。即使生活在加急时代,也要从容地生活,过独特的“自己”,过有尊严的幸福生活。
(中政申论批改中心老师综合评语:文章基本上把握住了改善民生、文化自信的宏观层面的政策导向,也呈现了边缘人群情感、理性思想引导等微观动态,体现了较为严谨的行政思维。)
中政申论在线批改中心老师简评:文章紧紧抓住了题目所提到的“慢下来”的这一核心内容,围绕当前社会社会压力较大的这一宏观背景,阐述了放慢生活节奏,提高全民幸福感受的这一论点,能够从政府责任、合理引导以及教育的角度来阐述解决问题的对策,结构分明,重点突出。
更多申论资料,请点击步知公考平台
登录步知公考社区,和同伴一起学习申论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