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测常识:最后一座麻风孤岛
名词简介广东省泗安医院被称为“我国最后一座麻风孤岛”。医院创建于1958年,位于广东东莞市洪梅镇泗安岛,是一座四面环水的孤岛,是一个著名的“麻风村”,鼎盛时有七八百名病人在此接受治疗。
事实上,早在30年前,他们的病已治愈。20世纪80年代中,隔离政策取消,大批康复者返乡,但也有一些人选择留在“岛”上。因为家人不接纳他们,他们也没法回归社会,只能独守孤岛。在这个岛上,他们有些人过着正常人的生活,结了婚相伴相依为命,也有人在岛上开展艺术创作,打理着自己的书画室。不过,他们少了一份正常人拥有的家庭生活。
历史沿革
1963年由著名麻风病专家马海德提议,时任广东省省委书记陶铸同意,1965年由省接管扩展为省第三麻风病院(六四机字431号),由于当地地名为泗安,故称为广东省泗安医院。2012年底,当地政府在这里修了一座桥,这座孤岛因此更好地与外地连通。
医院规模
在70年代,医院编制病床位800张,职工编制240人,1990年机构改革(粤编381号),职工编制为140人,2001年机构改革至今(粤机编办246号),病床设有250张,职工编制为65人。医院现有职工58人,其中医务人员45人。
麻风病病因
病原菌是麻风杆菌。离体后的麻风杆菌,在夏季日光照射2~3小时即丧失其繁殖力,在60℃处理一小时或紫外线照射两小时,可丧失其活力。一般应用煮沸、高压蒸气、紫外线照射等处理即可杀死。
麻风病人是麻风杆菌的天然宿主。麻风杆菌在病人体内分布比较广泛,主要见于皮肤、黏膜、周围神经、淋巴结、肝脾等网状内皮系统某些细胞内。在皮肤主要分布于神经末梢、巨噬细胞、平滑肌、毛带及血管壁等处。在黏膜甚为常见。此外骨髓、睾丸、肾上腺、眼前半部等处也是麻风杆菌容易侵犯和存在的部位,周围血液及横纹肌中也能发现少量的麻风杆菌。麻风杆菌主要通过破溃的皮肤和黏膜排出体外,其他在乳汁、泪液、精液及阴道分泌物中,也有麻风杆菌,但菌量很少。
麻风病的传染源是未经治疗的麻风病人,其中多菌型患者皮肤黏膜含有大量麻风杆菌,是最重要的传染源。传染方式主要是直接接触传染,其次是间接接触传染。
1.直接接触传染
通过含有麻风杆菌的皮肤或黏膜损害与有破损的健康人皮肤或黏膜的接触所致,接触的密切程度与感染发病有关,这是传统认为麻风传播的重要方式。目前认为带菌者咳嗽和喷嚏时的飞沫和悬滴通过健康人的上呼吸道黏膜进入人体,是麻风杆菌传播的主要途径。
2.间接接触传染
这种方式是健康者与传染性麻风患者经过一定的传播媒介而受到传染。例如接触传染患者用过的衣物、被褥、手巾、食具等。间接接触传染的可能性很小。必须指出,机体的抵抗力无疑是在传染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麻风杆菌进入人体后是否发病以及发病后的过程和表现,主要取决于被感染者的抵抗力、也就是机体的免疫状态。近年来不少人认为,麻风病也和其他许多传染病一样,存在有亚临床感染,绝大多数接触者在感染后建立了对麻风菌特异性免疫力,以亚临床感染的方式而终止感染。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