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基础知识储备:二十四节气
2016年11月30日,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截止目前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中国项目共计31项。在国际气象界,这一时间认知体系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除了这些知识外,那么大家对于二十四节气知多少呢?中公教育专家在此进行详解。一、来源
东周(春秋战国)——根据月初、月中的日月运行位置和天气及动植物生长等自然现象,利用之间的关系,把一年平分为二十四等份,并且给每等份取了个专有名称,这就是二十四节气。
《吕氏春秋—十二月纪》(战国后期)——八个节气名称(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
《淮南子》(西汉:刘安)——二十四节气名称(这是中国历史上关于二十四节气的最早的记录)
注意点:起源——先秦;形成——秦汉:划分依据——地球在黄道上的位置;反映——地球的回归运动,寒暑季节的变化。
二、节气歌
第一种:一月小寒接大寒,二月立春雨水连;惊蛰春分在三月,清明谷雨四月天;五月立夏和小满,六月芒种夏至连;七月大暑和小暑,立秋处暑八月间;九月白露接秋分,寒露霜降十月全;立冬小雪十一月,大雪冬至迎新年。
第二种: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三、内涵
立春: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
雨水:降雨开始,雨量渐增。
惊蛰:蛰是藏的意思。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
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春分表示昼夜平分。
清明:天气晴朗,草木繁茂。
谷雨:雨生百谷。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
立夏:夏季的开始。
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
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
夏至:炎热的夏天来临。
小暑: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就是气候开始炎热。
大暑: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立秋:秋季的开始。
处暑:处是终止、躲藏的意思。处暑是表示炎热的暑天结束。
白露:天气转凉,露凝而白。
秋分:昼夜平分。
寒露:露水已寒,将要结冰。
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
立冬:冬季的开始。
小雪:开始下雪。
大雪: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积雪。
冬至:寒冷的冬天来临。
小寒:气候开始寒冷。
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四、分类
(一)反映季节
表明季节——二分(春分、秋分)、二至(夏至、冬至)和四立(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划分一年为四季。
注意:二分、二至是太阳高度变化的转折点。但也有特殊之地,如:黑龙江省瑷珲以北和青藏高原的高寒地带便没有夏季;华南福州以南没有冬季;云贵等高原又是一番景象,冬短而无夏;昆明就有“四季如春”之称。所以四立虽是从天文上划分得来,却有很强的地区性,它不能适应于全国。
(二)反映气候特征
1.直接反映热量状况(用来表示一年中不同时期寒暑的程度以及暑热即将过去)——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五个节气
2.直接反映降水现象(表明降雨、降雪的时间和强度)——雨水、谷雨、小雪、大雪四个节气
3. 水汽凝结、凝华现象,但也反映出温度逐渐下降的过程,和每个节气温度下降的程度——白露、寒露、霜降三个节气
(三)反映物候现象
1.小满、芒种——反映有关作物的成熟和收成情况;
2.惊蛰、清明——反映自然物候现象,尤其是惊蛰,它用天上的初雷和地下蛰虫的复苏,向天地万物通报春回大地的信息。
关注中公教育微信wwwoffcn,政策问题实时答,考试信息不漏看。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