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常识——我国的宗教与陵寝旅游资源(三)
陵寝旅游资源一、古代陵寝的沿革
在我国,传统的丧葬方法也多种多样,有土葬、火葬、水葬、天葬、悬棺葬等形式。
(一)在原始社会,葬仪极简
《礼记.檀弓》中曰:“古也,墓而不坟。
(二)、奴隶社会,厚葬盛行
到了奴隶社会,则厚葬盛行,而且出现了残酷的人殉制度,车马也是常见的殉葬之物。大约从周代开始,出现“封土为坟”的做法。根据《周礼》记载,当时“以爵为封丘之度”,即按照官吏级别大小决定封土大小,当然天子、诸侯陵墓的封土无疑是最大的。周代陵墓集中分布于陕西咸阳以北,封土多为平顶方锥体,故名“方上”。
(三)、秦汉两代的高冢大墓
秦汉时期,帝王陵墓依然都取“方上”形式,尤以秦始皇陵最为典型。但不管是地面的封土还是地下的建筑,秦汉皇陵都规模宏大,随葬品也极为空前。如秦始皇陵兵马俑震惊世界。西汉帝陵中的“黄肠题凑”木棺椁,以及汉代开始出现的砖石墓室,都是中国古代墓葬制度划时代的大变化,对后代产生深远影响。
(四)、唐代“因山为陵”
到唐代,唐太宗李世民认为平地筑高坟太劳民伤财,改为“因山为陵”,就是利用天然山丘作为陵墓,把地宫掘进山里去。这样既能体现帝王的尊严,又能防止盗墓和水土流失。李世民的昭陵和李治、武则天的合葬墓乾陵都是这种形式。
(五)、宋代恢复“方上”形式
宋陵规模较小,但设集中陵区。北宋陵集中在河南巩县,南宋陵集中在浙江绍兴。宋陵虽然恢复了秦汉时期的方上形式,但不是简单重复,在陵园布局和地形选址等方面也有其自身特点,而且“方上”的规模要比秦汉时小得多。
(六)、明清两代的“宝城宝顶”
明清两代陵寝制度大致相同,都选址于“风水宝地”,设集中陵区。每一陵墓都由宝顶、方城、明楼、祭殿组成。在地宫上砌筑高大的圆形砖城,砖城内填上土,使其高出城墙成一圆顶,即为宝顶;宝顶围以城墙,上设垛口和女儿墙,犹如一座小城,即为宝城。宝城前建方城明楼,结构复杂而豪华。
二、陵寝的旅游价值
(一)、科学文化价值
(二)、历史价值
(三)、美学价值
三、我国著名陵寝
(一)、历代帝王陵寝
1、秦始皇陵
位于陕西临潼骊山北麓,是我国古代最大的一座帝王陵墓。据史料记载,公元前246年,年仅13岁的秦王赢正继位后就开始给自己修陵墓,直到公元前210年去世,前后历经37年。就单一陵墓而言,秦始皇陵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1974年,在其附近发现兵马俑随葬坑,目前已挖出俑坑三个。一号坑最大,发掘出与真人真马同样大小的武士俑和陶马6000余个,神态逼真,栩栩如生,再现了2000多年前的战阵军容。这一发现引起世界性轰动,被誉为“二十世纪最壮观的考古发现”,兵马俑被誉为“世界第八奇迹”。
2、汉帝陵
西汉帝王及重臣陵墓多在咸阳北原及长安附近。西汉也如秦代一样,大规模的修建陵墓。汉制以每年赋税的1/3用于修陵。西汉帝陵创“陵邑”制度,迁天下豪富居之,为帝王守陵,并首开石像生之先河,即在神道两侧置石人、石兽。
汉代帝陵中以汉武帝茂陵规模最大,位于兴平县境内。霍去病墓作为茂陵的陪葬墓,在茂陵东面,墓冢以岩石砌成祁连山的形状,以纪念霍去病征战匈奴、屡建奇功。墓前有一组大型纪念性的雕刻,包括“马踏匈奴”、石人、卧马、卧牛、伏虎等14件。采用圆雕手法,雄浑古朴,是我国古代石刻艺术的珍品。东汉帝陵集中于洛阳北面的邙山,规模较小,取消了陵邑制度,墓前立墓表,设石像生,墓室内墙壁多有画像或雕像。
关注中公教育微信wwwoffcn,政策问题实时答,考试信息不漏看。
3、唐朝帝陵
唐朝国力强盛,重新开始修建巨大的陵墓。唐陵分布在陕西礼泉、三原、乾县一带。唐陵不再采用堆土为陵的办法,而改用“因山为陵”,陵前的神道石刻有了很大的发展,大型的“石像生”仪仗队石刻已经基本形成。此外还有众多的碑石,成为我国唐朝书法艺术的荟萃之地。唐朝帝王陵墓也如汉代,以“功臣密戚、德业佐时者陪葬”,形成庞大的陵园。
唐陵中以唐太宗李世民的昭陵规模最大,位于陕西礼泉县境内的九?山。昭陵原有辉煌的地面建筑,还有著名的“昭陵六骏”石浮雕,以纪念李世民南北征战的开国功业。六匹骏马都是李世民生前征战时的坐骑,六骏浮雕造型极为生动传神,姿态矫健,在我国美术史上久负盛名,可惜已被破毁。
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的合葬墓乾陵,位于陕西乾县梁山北峰,是唐代关中十八陵中最有代表性和迄今为止保存最好的一座陵墓。陵前神道除有华表和石像生之外,还有石碑两方,其一为《述圣记》碑,由武则天撰文,唐中宗李显书写,是歌颂唐高宗文治武功的。另一方为无字碑,按武则天遗言“己之功过由后人来评不看文字”之意而立。
4、宋代帝陵和西夏王陵
宋代包括北宋和南宋两个时期。北宋帝王陵集中在河南巩义洛河南岸台地上,葬有北宋七帝及太祖之父赵弘殷之墓,故为七帝八陵,每座帝陵的周围还有皇后陵和一些王公、大臣的陵墓。南宋陵位于浙江绍兴。
与宋代约同时代,在我国西北宁夏一代,有一个党项羌族建立的大夏政权,宋称之为“西夏”。西夏王陵有8座帝王陵园和70余座陪葬墓,分布在今银川市西贺兰山东麓。这些陵墓的封土呈圆锥形,故有“中国金字塔”之称,在我国帝王陵墓中别具一格。
5、元代帝陵
成吉思汗陵只是一座纪念性的陵墓,位于内蒙古鄂尔多斯高原上的伊金霍洛旗。1227年,成吉思汗病死于清水行宫,按其生前所嘱,遗体葬于鄂尔多斯。但其真正的陵墓原址,一直是历史疑案。今存之成吉思汗陵建于1954年,由三座蒙古包式的大殿和廊庑相连而成,具有鲜明的蒙古民族风格。
6、明代帝陵
明代帝陵分为三处:
一为明孝陵,为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的陵墓,位于南京东郊紫金山南麓。
二为明十三陵,位于北京昌平天寿山南麓,是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后除代宗朱祁钰以外十三帝的陵墓
三是景泰陵,明代宗朱祁钰的陵墓景泰陵,在北京西郊海淀区玉泉山北麓。
7、清代皇家陵寝
清朝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王朝。清代皇家陵寝主要有关外三陵、清东陵和清西陵。
关外三陵是清王朝入关之前的皇家陵寝,指新宾的永陵、沈阳的福陵和昭陵。永陵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父亲和祖辈的陵墓,又名兴京陵;福陵是努尔哈赤和孝慈皇后叶赫那拉氏的陵墓,因在沈阳东郊,又称东陵;昭陵是清太宗皇太极和孝端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的陵墓,因在沈阳北郊,又称北陵。
清东陵在河北遵化马兰峪,距北京约125千米。因在北京以东,故名东陵。东陵有帝陵5座、后陵4座、妃陵5座、公主陵1座。五座帝陵分别是孝陵(顺治)、景陵(康熙)、裕陵(乾隆)、定陵(咸丰)、惠陵(同治)。诸陵中孝陵为主陵,地面建筑以慈禧的定东陵最为考究,地下建筑以乾隆的裕陵较为壮观。
清西陵在河北易县,距北京约120千米。因在北京西南,故名西陵。清西陵中有四座帝陵,即泰陵(雍正)、昌陵(嘉庆)、慕陵(道光)、崇陵(光绪)。西陵四帝中,以雍正的泰陵规模最大,嘉庆的昌陵建筑尤为富丽堂皇。此外还有一些王公、皇后、公主等陵寝。
(二)、其他著名陵寝
历代著名陵墓
在我国,还有一些陵寝,因其出土文物众多或重要,也有较高知名度。如长沙楚墓及马王堆汉墓、湖北随州的曾侯乙墓、郑州打虎亭村汉墓、成都王建墓等。
关注中公教育微信wwwoffcn,政策问题实时答,考试信息不漏看。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