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国内国际时事政治热点汇总
国内政治:1、多名中国船员在湄公河遇袭身亡
10月5日,“华平号”和“玉兴8号”两艘中国货船在湄公河水域遭不明身份武装人员劫持和袭击,已确认有12名中国船员遇难,1人失踪。受此事件影响而滞留在泰国清盛港的首批11艘中国籍货船和78名中国船员在我国公安巡逻舰的全程引领护送下,于10月16日平安抵达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关累码头。
2、河南获批建设中原经济区
新华社10月7日报道,国务院日前出台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意见指出,积极探索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路子,是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核心任务。
3、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在京举行
10月9日,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总书记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100年前,以孙中山先生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发动了震惊世界的辛亥革命,开启了中国前所未有的社会变革。我们隆重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深切缅怀孙中山先生等辛亥革命先驱的历史功勋,就是要学习和弘扬他们为振兴中华而矢志不渝的崇高精神,激励海内外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共同奋斗。
4、修改后的资源税暂行条例11月1日起施行
国务院10月10日公布了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资源税暂行条例》。根据修改后的条例,石油、天然气的税额从以前的从量计征改为从价计征,税率为销售额的5%至10%,其他五项税目仍然是从量计征,但对焦煤和稀土矿等资源税税额标准进行了一些调整。这意味着我国酝酿数载的资源税改革将从试点地向全国推开。该条例将从11月1日起全面施行。
5、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在京举行
中共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10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听取和讨论了总书记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按照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新要求,提出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和到2020年文化改革发展的奋斗目标。全会审议并通过了《关于召开党的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决定》,决定党的十八大于2012年下半年在北京召开。
6、国务院部署制订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
国务院总理总理10月19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制订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会议强调,“十二五”期间要以社会成员信用信息的记录、整合和应用为重点,建立健全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全面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主要任务是加快征信立法和制度建设;推进行业、部门和地方信用建设;建设覆盖全国的征信系统;加强监管,完善信用服务市场体系;加强政务诚信建设;大力培养社会诚信意识。
7、2011地方政府自行发债试点启动
新华社10月20日报道,财政部近日下发通知:经国务院批准,2011年上海市、浙江省、广东省、深圳市地方政府自行发债试点启动。通知指出,自行发债是指试点省(市)在国务院批准的发债规模限额内,自行组织发行本省(市)政府债券的发债机制。试点省(市)发行的政府债券为记账式固定利率附息债券,应以新发国债发行利率及市场利率为定价基准,采用单一利率发债定价机制确定债券发行利率。
8、国务院出台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国务院总理总理10月12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确定支持小型和微型企业发展的金融、财税政策措施。金融方面,包括加大对小型微型企业的信贷支持;清理纠正金融服务不合理收费;拓宽小型微型企业融资渠道;细化对小型微型企业金融服务的差异化监管政策;促进小金融机构改革与发展;在规范管理、防范风险的基础上促进民间借贷健康发展。财税方面,包括加大对小型微型企业税收扶持力度。
9、我国成立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
10月13日,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在北京挂牌成立,填补了我国食品安全风险评估领域长期以来缺乏专业技术机构的空白。评估中心作为国家级专业技术机构,承担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监测、预警、交流和食品安全标准等技术支持工作。
10、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启动
国务院总理总理10月26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从2011年秋季学期起启动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试点范围包括680个县(市)、约2600万在校生。初步测算,国家试点每年需资金160多亿元,由中央财政负担。同时,中央还将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开展营养改善试点、统筹农村中小学校舍改造、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寄宿学生生活补助。
11、居民身份证登记将增加指纹信息
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10月29日表决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的决定》。修改后的居民身份证法在居民身份证登记项目中增加了指纹信息,并加大了对泄露公民个人信息行为的惩罚力度。同时还规定,一代居民身份证自2013年1月1日起停止使用。在2012年1月1日以前领取的二代居民身份证,在其有效期内,继续有效。
国际政治:
1、中越就解决海上问题达成基本原则协议
应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总书记的邀请,越共中央总书记阮富仲于10月11日-15日对我国进行正式访问。其间,双方就海上问题坦诚交换意见,强调通过友好协商与谈判解决争议、维护南海和平稳定的政治意愿和决心。10月11日,中、越两国签署了《关于指导解决中越海上问题基本原则协议》。
2、泰国遭遇罕见洪灾
自7月下旬开始的洪灾给泰国经济造成严重损失,近期灾情仍在持续恶化。泰国77个府中已有56个府受灾,其中10个府为重灾区。泰国内政部防灾减灾厅10月15日说,持续两个多月的洪灾已造成泰国297人死亡、2人失踪。
3、卡扎菲身亡 利比亚全国解放
10月20日,利比亚前领导人卡扎菲在其家乡苏尔特被执政当局武装俘获后伤重而亡。当天利比亚执政当局完全占领苏尔特。10月23日,利比亚“全国过渡委员会”在班加西举行仪式,宣布利比亚全国解放。
4、欧元区首脑会议达成解决债务危机一揽子决议
10月27日凌晨,欧元区国家首脑就希腊债务减记、扩大欧洲金融稳定工具(EFSF)、银行注资以及加强金融监管等一揽子方案达成一致。欧洲银行业同意将持有的希腊国债进行对半减记,即欧洲银行持有的希腊国债票面价值将缩水50%。欧元区成员国领导人同意将现有救助机制即欧洲金融稳定工具的规模放大到1万亿欧元,以应对债务危机。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