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公 发表于 2016-7-19 22:02:28

2017新疆公务员考试申论备考:合理运用 “三种语言”

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一书之中,将语言分为三类:日常语言、工具语言、诗意语言。并认为当前人们对于语言的使用只关注日常语言和工具语言,但是对于诗意语言难以言说的意味却用之甚少。申论考试必然涉及到语言运用,那么什么样的语言才是我们所需要的呢?中公教育专家认为考生在考试之前须心中有数。
申论考试中运用较多的是工具语言,即语言表达要体现严谨和认真,体现工具性,才能利用其分析意义做出推断。与其相比,生活语言和诗意语言的多义性运用则会让文意模糊,从而很难判断出作者真正的指代和表意。很多考生在申论写作尤其是大作文写作中,往往不经意便使用生活化语言进行表述,甚至是将方言渗入自己的表达,这就失去了规范性和严谨性,是不可取的。还有考生较有文艺气息,对于某一问题的表达过于诗意,这类语言的问题在于,一方面诗意语言为了追求解读的多样性而存在语义含糊,另一方面会存在一定的主观色彩而使得论述失去客观性,所以诗意语言也是要避免的。当然,在文章开头结尾的润色上可以使用,论述部分不建议。举例来说,同样是谈纸质阅读存在问题,生活化的语言可以是“纸质阅读出现了恼火的事情”,这样的表达,虽然能够做到表意准确,但是语言风格过于生活化,一个层面反映出认识的肤浅,不入门道;而诗意的语言则可以表达成为,“我们可能忽略了,摩挲于书本卷页之间的那种舒适自然……”,诗意语言的表述力图将某种理念感官化,情绪化,带来的结果便是其中本质与内核的丢失和稀释,不能真正做到“开门见山”。
比工具语言更高一级的是书面语言,即在遣词造语方面需要驯雅,简洁同时不落俗,能够从中体现考生的端庄和恰如其分。考生不能心手不一,即心中有万语千言但难以下笔,或是下笔也是词不达意,要尽量做到客观,基于事实出发,对事物形成客观的评价和推断,不能盲目主观和先入为主,有时候主观不一定体现在词性上,比如用褒义词表示支持,用贬义词表示反对,还可以通过角度描写来实现,比如面对一场车祸,如果更多从车主的角度看待事件本身,虽然语言非常客观,但是从视角上则是主观,因而申论文章写作中,要注意书面语的客观,还要做到角度上的客观。
如果能够熟练掌握书面用语,可以进一步尝试政治用语,比如“要做到城乡发展的一致”,可以替换为“要统筹城乡发展”,从而和政策表述一致。这样的用语建立在考生对于公务员系统机关用语有认知的基础上,所以需要平时进行积累。相对来说,政治用语的工具性更强,一方面它在表意上的指向性和确定性更稳定,比如说“新常态”“双中高”,一般是国家在政策层面进行的全面阐释。另一方面其特殊指代性能够做到无歧义和避免理解方向上的误区。但是政治用语也要合理使用,因为很多政治用语普及面很广,即代表一种广泛的正确,比如“大家要做到真善美的统一”,因为这是公众知道并认同不需质疑的公理,在实际层面没有意义,容易被冠以“假大空”的名头,所以中公教育专家提醒大家,使用政治用语要恰如其分,真正让其跟题目相关、跟主题相关,不能空喊口号。另外,政治用语即使正确使用,也要注意比例,点睛之处可用,而不是通篇“夸夸其谈”。因为政治语言的工具性极强,从而形成的表达会显得非常机械,不生动甚至是晦涩,对于文章的阅读性会大打折扣,从而让阅卷人反感甚至是厌恶,所以要把握度。
基于以上,中公教育专家建议考生在申论考试务必要注意语言的正确合理使用,尽量用书面语,做到驯雅客观,学会用政治用语但要避免假大空和大篇幅使用,要避免生活化语言和诗意语言的使用。只有在逻辑的骨架之上编制语言的外衣,才能使申论文章形神兼备,表里如一,实现由体到质的蜕变!
【关注中公教育官方微信wwwoffcn,了解更多公考资讯!】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17新疆公务员考试申论备考:合理运用 “三种语言”